,痛心不已,強作嚴色,厲聲喝道。
“翼德可知軍中不可貪酒!?如若此時敵軍來襲,大將貪酒,軍心潰散,如能抵擋!?你這般面貌,若是潘公九泉之下得知,死亦不得瞑目!!”
張飛聞言,卻是不服,咬牙切齒地扯聲喝道,震得整個帳篷都在搖晃。
“二兄被害,仇深似海!!昔我三人桃園結義,誓同生死,今不幸二兄半途而逝,我只恨不能立即生擒關雲長那逆賊,祭告二兄,以踐前盟!!你不過山野村夫,豈知我等兄弟情義,我此下切骨之痛!!”
諸葛亮聽言,勃然色變,忿然而起,以扇指著張飛,怒聲喝道。
“西唐侵犯我蜀漢國境,國將不國,潘公忠義無雙,一生事事以公為先,大公無私,如今為國捐軀,西川百姓無不敬之。三軍軍士,無不痛心疾首。豈你一人獨痛哉!?
蜀王仁義,恩德充塞四海,天下義士無不奔赴投之,望能助蜀王匡扶漢室,平定天下。你即為蜀王、潘公之弟,今潘公不幸先折,你當挾其遺志,並而效之,助蜀王早日一統山河,以慰潘公在天之靈!!
你如此渾渾噩噩,擅離職守,屢犯軍規,洩恨於兵士,毒手鞭打!使得軍心潰散,實在有辱蜀王、潘公仁義之名!!你這般下去,談何復仇!!?”
諸葛亮厲聲咆哮,字字響亮穿透,氣勢竟絲毫不弱於張飛。張飛被諸葛亮罵得無地自容,早已淚流滿下,嘶聲痛哭,跪伏在地,只道其罪,似乎已有悔改。諸葛亮見狀,長聲一嘆,亦是淚跡斑斑,徐徐而道。
“翼德酒後暴怒,鞭撻健兒,而復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今後務宜寬容,不可如前。”
張飛連聲稱是。諸葛亮傳令諸將,教付要嚴加看管,不得使張飛飲酒。諸將領命。諸葛亮方才安心離去。
且說當日張遼、徐榮分兵而行。徐榮轉走巴西,張遼率領二萬兵馬取大路,聲勢浩蕩,徑直望梓潼殺來。
守關蜀將韓禎,急差人齎文報知劉備。劉備聞報,聽聞果如諸葛亮先前所料,果有唐軍趁虛來襲,卻不慌亂。原來諸葛亮早有料算,教劉備若見唐軍來襲,不必驚慌,可據守諸關,待以時日,他必引兵回救,到時兩軍接應,前後夾攻,必可大破彼軍。劉備心中感嘆諸葛亮料事如神,隨即神色一定,速速問道。
“誰敢去退唐賊?”
劉備話音一落,兀突骨還有王平齊聲一喝,皆願前往。劉備見之大喜,遂教兀突骨為主將,王平為副將,引一萬兵馬前去據守,兼之又帶一部奇兵同往。這部奇兵叫鐵車兵,軍中兵士,皆慣使弓弩、槍刀、蒺藜、飛錘等器,又有戰車,用鐵葉裹釘,裝載糧食軍器什物,或用駱駝駕車,或用騾馬駕車。此部鐵車兵乃由諸葛亮所建,端的是厲害無窮。而王平深受諸葛亮賞識,正是這部鐵車兵的統將。
兀突骨、王平遂領命引兵而去。行有數日,來到關前數里外下寨,與山口關成掎角之勢。卻說張遼引兵正行,將到山口關,聽聞有蜀兵前來助戰。張遼聞言,臉色一變,遂與胡車兒一併關興、關索等將引百餘騎登山坡看望。
只見蜀兵把鐵車首尾相連,隨處結寨,車上遍排兵器,陰森恐怖,就似城池一般。唐兵從騎見之,無不駭然。張遼沉著面色,眉頭深鎖,睹之良久,並無破敵之策,心中正是躊躇不決。忽然前方蜀軍寨內,擂鼓大震,數隊騎兵飛馳殺來。原來蜀兵斥候暗中發覺了張遼等人,速回報寨內。兀突骨心想張遼武藝絕倫,若是能將他擒下,勝過剿滅數萬精兵。當下兀突骨便傳令寨內各部騎兵,但聽擂鼓聲響,一齊望東南那處山坡殺去。
此下擂鼓震響,宛如萬雷轟打。兀突骨碩大無比的身軀,騎著一匹捲毛赤兔馬,殺氣騰騰地引著數千騎兵飛馳殺來。張遼見狀,臨危不亂,疾聲呼道。
“你等速速退去。區區鼠輩,某去去便回!!”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鐵車之銳
張遼喝畢,不等眾將回應,縱馬奔起,以一往無後之勢,馳落山下,如同惡獅下山。兀突骨見張遼單騎殺來,冷然一笑,加鞭而行。霎時間,兩馬相交。張遼高舉方天畫戟,坐下馬匹如同迅雷飛疾。方天畫戟如有破天裂山之勢,遽然掃起。兀突骨大吼一聲,如若山石炸開,立即掄起手中巨斧由下往上猛打擊去。兩柄兵器赫然相碰,一聲彷彿天崩般的炸響暴起,兀突骨天生神力,若單論力氣,一生從未遇過敵手。此下張遼人皆馬勢,馬借山墜之勢,畫戟力勁陡增倍餘,竟是赫然盪開了兀突骨的巨斧。兀突骨臉色劇變,兩馬擦過時,張遼擰戟飛刺,畫戟來得刁鑽猛烈,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