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不一時,典韋引軍先到,六萬大軍就在襄陽城五、六里外擺開陣勢,各部魏兵人馬嚴整侯待。城上蜀兵見狀,連忙告之華雄,華雄聽得臉色大變,遂召法正、馬良一同登城而望。待華雄等人趕來時,曹操大部人馬已到,竟就在襄陽城十里外設立營寨。華雄看得怒氣沖天,咆聲喝道。
“曹老賊實在欺人太甚!!!竟敢反客為主!!看我這就領命,將其殺得退去!!”
華雄喝畢,就欲點兵下城。馬良急忙勸阻,張口說道。
“將軍且慢,彼軍早有提備,典惡來領軍就在城外提備,倘若將軍貿然出擊,只怕不易取好!”
華雄聽了,面色一沉,冷聲喝道。
“若不如此,莫非就讓彼軍在我城下設寨耶!?”
馬良聽言,嘆了一聲,與華雄謂道。
“魏軍人多勢眾,當下亦都蓄jing養銳,我軍只可據城而守,萬不可輕舉妄動。否則,襄陽危矣。”
華雄聽罷,心裡雖是無比急躁,但卻又無計可施。數日後,魏軍營寨設定,圍著襄陽四門,重重包裹。曹操因見襄陽城壕甚闊,水勢又深,急難近城,乃令軍士運土填壕,又用土布袋並柴薪草把相雜,於城邊作梯凳。又立雲梯,曹操親引諸將,日夜窺望城中。蜀兵見魏兵作好長期作戰準備,無不心驚。華雄卻是日夜煩悶,某日華雄聽聞曹操又率麾下諸將,在城外登雲梯窺視,心中大怒,怒氣騰騰地趕往城內校場,欲要整軍出戰。馬良、法正似乎早有所料,待華雄剛趕至校場,兩人早就在那守候。華雄見著兩人,臉色黑沉,怒聲喝道。
“你等莫要阻我。如此下去,無疑是坐以待斃!!潘公接大任交予我,倘若襄陽有失,我如何有顏面見於潘公!?”
法正聞言,搖首一笑,與華雄說道。
“曹老賊平生最擅使攻心之計,倘若將軍若出,便正中其下懷矣!!”
華雄聞言,虎目一眯,他亦非愚昧之人,豈不知這等道理,但是心裡那股怒氣卻難吞下,何況華雄亦有自己的道理,當下喝道。
“當下魏軍只困不攻,若是我等與之在此交著數月,若是荊州有所疏忽,如之若何!?”
原來華雄先前雖說無慮荊州,但其實心中亦是極為擔憂。畢竟荊州兵力空虛,潘鳳孤軍奮戰,如有絲毫變故,荊州危亦。
法正聞言,長嘆一聲,臉上不禁露出幾分憂慮之色,沉聲而道。
“當下之計,亦只得望潘公能力挽狂瀾。而我等之責,則是守護襄陽,力保其不失。”
法正說罷,馬良亦是出身相勸。華雄聽了,無奈只好壓下心裡的躁動,靜觀其變。
曹操十八萬餘兵馬將襄陽城重重圍住,襄陽儼然已成一座孤城。卻說在荊州漢壽城內,潘鳳傷勢痊癒,先前早就聽聞前方關口將士來報,夏侯惇引軍來襲。潘鳳急將各個關口兵馬調回,在漢壽城聚有精兵八千餘眾。
當日又有斥候來報,夏侯惇五萬兵馬已到漢壽城數十里外。潘鳳聞言,速尋蒯越、蒯良兄弟商議。二蒯相視一笑,蒯良笑容可掬,胸有成竹,凝聲而道。
“潘公不必多慮,良已算定了。”
當下蒯良教計如此如此。潘鳳聽計大喜過望,連聲稱讚。原來二蒯兄弟,自從得知夏侯惇引軍殺奔荊州,連日商議計策,耗費極多心思,此計可謂是天衣無縫。潘鳳依計,自引一軍去截夏侯惇糧道,又令糜竺、糜芳兄弟二人,分兵兩路去放火燒山。三路軍將,各引二千兵馬去了。
卻說夏侯惇領軍殺奔荊州而來,賈詡教其不可輕敵大意,當應於路探尋。夏侯惇屢屢因那急躁性子誤事,自從李典死後,脾性大變,如今心性比起以往更為縝密。夏侯惇遂依賈詡之言,令軍沿路哨探。突兀之間,有一隊斥候,急趕來回報道。
“報!!有兩路蜀兵將遠近小路,盡皆塞斷,砍柴去處,盡放火燒絕。不知兵在何處。”
夏侯惇聞言,臉色一變,正疑惑間,又報有一部兵馬,望糧道而去,似乎欲要劫糧。夏侯惇臉色一沉,遂向賈詡問計。賈詡雙目爍爍,與夏侯惇謂道。
“糧食乃軍中命脈,萬不可有絲毫錯失。前番潘無雙因傷退守荊州養傷,想必此時傷勢已經痊癒。倘若由他前來劫糧,勢必危矣。將軍可派一員猛將前往守護。”
夏侯惇聽了,重重頷首,遂回顧諸將問道。
“誰敢前往?”
諸將聽聞潘鳳之名,皆有懼色。可知不久前,潘鳳方才斬殺李典,重傷樂進,惡名威盛。夏侯惇見諸將皆有懼色,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