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眾人皆起駭色。戲志才、徐庶等謀士皆捂掌稱妙。就在此時,關羽卻冷聲而道。
“龐軍師此計雖妙,若是尋常之人或能瞞過。但那諸葛亮何許人也?豈會輕易中計呼?”
龐統聽言,哈哈一笑,與關羽謂道。
“關公無需多慮。此處統早有思量。馬孟起與諸葛孔明素來不和,到時只需如此如此。大事可濟也!!”
龐統又是道出一計,兩番計策,可謂是環環相扣。關羽丹鳳目一瞪,雖無作言,但眼中已露出幾分拜服之色。當下文翰遂依龐統之計,各做調令。
卻說雨勢漸止,當夜在蜀軍寨內。劉備正與諸葛亮議事。諸葛亮聽王平回報,今日遇著西唐神龍將趙雲。諸葛亮沉吟一陣,心裡不知為何暗暗發虛。能讓趙雲親自護衛,今日那來探事之人,必是西唐極為緊要之人。
“莫非士元已至此處?!”
原來數日前,諸葛亮之所以忽然改變方略,教劉備進攻葭萌關,為此更不惜將龍虎弩派上用場。正因諸葛亮夜觀星象,得知龐統已投入西唐麾下。龐統才能驚豔,其韜略計策,但凡施出,必是環環相扣,令人防不勝防。諸葛亮對於龐統才能,最是瞭解,心裡唯恐龐統趕至葭萌關後,會將使得戰局平衡改變,故而欲趁龐統未來之前,將葭萌關攻破,便可佔據上風,由被動轉為主動。但諸葛亮卻無料到,那日因馬超作戰不力,兼之天公不作美,而使得原本的大好時勢,剎時丟失。之後,那場大雨更是一連落了數日。而諸葛亮趁機收服兀突骨後,亦要安撫馬超,確認其尚無歹心後,方敢再次動軍。這一耽擱,便是延誤至今。
諸葛亮沉著面色,思慮一陣後,與劉備說道。
“連日大雨不止,蠻軍屯於川口,地勢甚低,雖有土山,卻離我軍營寨稍遠。即今雨勢連綿,軍士艱辛。今日西唐派人來高阜處探尋地勢,必會發覺在蠻軍所屯山谷上那條長河。倘河水泛漲,彼軍施水淹之計,蠻軍危矣,宜早為計。主公何不派人教馬孟起將營寨移往過來?”
劉備聞言,亦覺是理,遂依諸葛亮吩咐,遣人前去通報。不一時,劉備所派兵士趕到,見過馬超後,便把劉備之令告之。馬超聽聞,臉色一沉,心中暗暗腹誹道。
“劉玄德忽然要我移動營寨,莫非設有詐耶?我故意移吞此處,便是欲要防備受其所襲,當下但且先推搪過去!”
馬超想畢,遂向軍士答道,言近日雨勢不止,若要此時移動營寨,許多不便,欲待雨勢止停方才移寨。軍士聽了,拜退後便來見劉備回覆。劉備聞言,知馬超心有提備,亦無催促。
次日,雨勢停止。諸葛亮聽說蠻軍昨夜並無移寨,連忙趕來尋見劉備,問之因由。劉備遂將前事告之。諸葛亮眉頭一皺,又聽劉備說道。
“馬孟起對孤已起警備之心,若孤過於急催,勢必使他更為忌憚。反倒是誤事。”
諸葛亮聞言長嘆一聲,遂拱手而道。
“主公所言有理,如今雨勢稍止,可速教馬孟起將營寨掀移。否則彼軍在山上放水一淹,悔不及也。”
劉備見諸葛亮略顯急躁,心裡也是一驚,正欲召人發令時,忽然寨外擂鼓聲震天動地。數個將士連番來報,寨外足有五六萬唐軍殺了過來。劉備聞言色變,連忙奔出營寨,果見寨外天地一線中,密密麻麻,人山人海,盡是西唐兵馬。劉備梟目一凝,此時張飛、太史慈等將紛紛趕來,劉備遂令諸將,引軍守備,以備戰事。同時又命王平、張薿取出龍虎弩,分佈於寨中。
卻說,關羽、趙雲、張遼、魏延各引一路兵馬,文翰自引一軍,五路大軍聲勢浩蕩地向蜀軍三個營寨撲殺過來。各部蜀軍急忙往壕溝內趕去,弓弩手紛紛搭弓上箭,各都將目光望向遠處,就等唐軍靠近,聽令射擊。而在轅門前,數百架龍虎弩擺定,一根根碩大的巨箭瞄準著外頭的西唐兵馬,只等著其靠近射程範圍。忽然間,關羽引著五千黑風騎,加快速度,向蜀軍中寨賓士過來。諸葛亮見了,面色一定,立馬喝令弓弩手射箭抵擋,又令王平、張薿吩咐負責發射龍虎弩的力士發箭。
霎時間無數弓弦暴響,夾著一道道如同轟雷般的巨響,一連暴起。關羽見狀,厲喝一聲,引著黑風騎猛地一轉,饒寨而走。黑風騎兵士各個馬術超強,兼之又有馬鐙馬鞍裝備,只見那一匹匹戰馬極其靈敏,避過了一大片的箭潮。一根根碩大的巨箭衝飛而過,射了極遠,方才止住衝勢。張飛見狀,扯聲暴吼,見弓弩手亂箭射之。關羽引著黑風騎就在遠處賓士,大多箭矢都是夠不著,而龍虎弩所射巨箭,卻是難以瞄準,全部射空。就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