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曹操疑有伏兵,速教軍馬撤後。賈詡縱馬趕來,急與曹操言道。
“主公,此乃疑兵之計,不可信之。可教兵馬速行。”
曹操聽了,面色一沉,在馬上看了許久,遂先教張頜引一軍去探。張頜領命,引兵馳上山來,陡然間,炮石打落,張頜急勒馬而退,兵士折損大半。此時,四下擂鼓聲大震,驚天動地,喊殺聲四面八方響起,正不知有多少兵馬殺來。曹操心裡一驚,驟馬望西而走,冠簪盡落,披髮奔逃。諸軍紛紛撤走,一時棄槍落盔者,不計其數,人如潮湧,馬似山崩,自相踐踏。
張頜、許褚連忙趕上,扯住轡環。曹操驚疑不定,回勢四周,這才發覺四周只有聲勢,卻不見東吳人馬來戰。張頜急拱手而道。
“魏王休驚。料吳賊那殘兵敗將,何足深懼!今急回軍殺去,孫權可擒也。”
曹操神色方才稍定,乃張頜、許褚再至前方山谷探聽訊息。且說淩統見魏軍一擁而退,不敢追趕,速喚回原隨數百餘騎,趕回去見孫權。沿路淩統過了一橋,忽然勒住馬匹,心起一計,此處路段,若要透過,只能渡過此橋。若是把這橋斷了,卻可震得不少時間。淩統想畢,速教軍士將橋樑拆斷。
且說張頜、許褚等人正去打探,其餘各將正在收整兵馬,曹操定了定神,與賈詡、劉曄等謀士問道。
“周公瑾已逝,不知時日使這疑兵之計者,又是何人?”
賈詡聽言,面色一凝,腦海中隨即湧起一人,拱手而道。
“若詡所料無誤,此人大多就是那陸伯言也。此子年紀雖輕,看似溫文儒雅,可卻非等閒之輩。時聞他出於江東陸氏世族,其祖父陸纖官至城門校尉,父親陸駿曾任九江都尉。他十歲喪父,隨其從祖父廬江太守陸康,在其任所讀書。後來孫堅取得江東之地,陸氏一族投之。待孫策接任江東,陸遜深得其重用。近年,又聞孫權將其兄之女,許配於陸遜。此事卻乃周瑜極力撮合。能得孫策、周瑜如此重視,可見此子之才定非一般!”
曹操聞之,臉色微微一變,稍有驚異而道。
“哦,東吳竟尚有如此人傑?”
與此同時,卻說淩統回馬來見孫權,具言斷橋一事。陸遜一聽,搖首一嘆,速與孫權而道。
“主公可速令大軍加緊腳程,曹操不久定將火速引兵來追!”
孫權聽言,臉色大變,急與陸遜問道。
“此話怎講!?”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美周郎之落幕(下)
陸遜凝神沉聲而道。
“凌將軍斷橋之事,實惜失於計較。”
淩統一聽,心裡不喜,急喝道。
“曹操多謀。倘若不合拆斷橋樑,彼必追至矣。此裡何以見得某失了計較!?”
陸遜嘆了一聲,並不懼淩統的怒色,不慌不忙而道。
“若不斷橋,彼恐有埋伏,不敢進兵,今拆斷了橋,彼料我無軍而怯,必來追趕。曹賊勢大,又豈懼一橋之斷耶?!”
陸遜此言一出,孫權猛然醒悟,淩統亦是被陸遜說得啞口無言。於是孫權即刻命大軍加緊腳程,從小路斜投丹陽。
且說曹操使張頜、許褚去探訊息。不時,張頜差人回報道。
“吳兵已拆斷橋樑而去矣。”
曹操一聽,哈哈大笑,與賈詡謂道。
“公言這陸伯言如何不凡,孤卻見其不過如是。斷橋之舉,更是愚不可及。倘若彼不斷此橋,孤必以為埋有伏兵,不敢追之過急。今彼斷橋而去,乃心怯也。可速發兵追之。”
曹操笑畢,遂傳令差一萬軍,速搭三座浮橋,只今夜就要過。賈詡面色一凝,卻不敢輕視陸遜,急與曹操而道。
“此恐是陸伯言之詐謀,主公不可輕進。”
“量此小兒,豈有詐謀!!”
曹操冷然一笑,遂傳下號令,火速進兵。卻說孫權連日趕路,行近丹陽,忽見後面塵頭大起,鼓聲連天,喊聲震地。孫權見長江眼在近前,雖魏兵殺到,卻無倉惶之色,當下命兵馬加速而行,又教淩統、呂蒙各引一軍準備抵敵。曹操引軍盛勢追來,下令軍中道。
“今孫仲謀如同釜中之魚,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時擒捉,如放魚入海,縱虎歸山矣。眾將可努力向前。若能擒殺孫權,孤必有重賞!!”
眾將領命,一個個奮威追趕。只見人山人海的魏兵,各部人馬剛是動起。陡然見,山坡後鼓聲響處,一隊軍馬飛出,大叫道。
“曹老賊,我在此等候多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