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弓弦聲暴起。周泰、徐盛皆嚇得大驚,連忙急閃,險險避過突兀射來的暗箭。兩人虎目暴起怒火,放眼望去,正見黃忠、太史慈皆拈弓上箭,又要準備射來。周、徐兩人皆俱黃、太史箭藝,即放慢程序。
不過後來,眼見江夏軍將要入城。此時太史慈、黃忠竟各立一處,張起大弓,盡是挑釁之意。周泰怒恨難消,當即拍馬加速而衝。黃忠立馬,搭箭開弓,弦響箭到,正射在周泰盔纓根上。周泰吃了一驚,徐盛心急,速來保護。這時,太史慈拉起一根鵰翎箭,弦響箭飛,直往徐盛面門射去,徐盛急撥槍而擋。砰的一聲,那箭矢力勁之大,竟震得徐盛虎口bao裂。周泰大怒,急喝身後騎兵齊齊圍殺而去。
黃忠、太史慈二人,毫無懼色,拈弓搭箭,兩張大弓拉起,八面射之,箭箭快速而射,箭無虛發,前來圍殺的江東騎兵無不應弦落馬。周泰見這二人箭藝這般高超絕倫,嚇得心驚膽寒,此時陣內傳出鳴金收兵之響。周泰才如夢初醒,立馬命令兵士撤回。周、徐二將收兵退走,黃忠和太史慈亦退回西陵城內。
卻說,周泰收軍歸寨,今日之戰不但折了宋謙,後來本是大好時機,卻又是硬被黃忠、太史慈以其箭藝,力挽狂瀾。周泰怒恨無比,帳內諸將見狀,亦不敢出言。唯有魯肅忿然起身,怒聲罵道。
“周將軍恃盛壯之氣,輕視大敵,三軍之眾,莫不寒心。將士戰前廝殺,難免有死。宋謙之死,本已成定局。前番我軍於蛟盔營之威,已佔優勢。但周將軍卻懷恨而擊,錯失大局,實為不智。還望周將軍今後切宜保重!”
魯肅話音一落,眾將皆是色變,本以為周泰定然會發雷霆暴怒。不過周泰的反應,卻是出奇,他緩緩起身作揖而道。
“今日失利,確是周某之過也。從今當改之。”
魯肅聽言微微頷首,心中亦嘆周泰知錯能改,不愧周瑜會令其為統軍之將。之後眾人商議一陣,少頃徐盛入帳,臉上多有喜色,稟報道。
“某手下有一人,名叫葛洪,本乃江夏之人,昔年因避禍而下江東。他與黃忠麾下部將金維乃兄弟。金維數日前,因守城鬆懈,被黃忠責備重罰,心中懷怨。今晚使人報來,舉火為號,刺殺黃忠,獻出西陵。某請引兵為外應。”
周泰聽言大喜,急問道。
“葛洪何在?”
徐盛拱手回道。
“早已混入西陵城中去了。某願乞五千兵,若是計成,必能攻克西陵!”
周泰眉頭皺起,正是躊躇不定,遂投以目光以魯肅。魯肅沉吟一陣,遂發言而道。
“黃漢升雖年近五旬,但卻勇猛多謀,絕不容小覷。只怕其中是詐,黃漢升恐有準備,不可造次!!”
徐盛與宋謙乃是好友,堅執要行,又願立下軍令狀。周泰一時抉擇不定,此時帳下平日多有與宋謙結交之人,紛紛出席而勸。周泰見眾意難擋,又向魯肅問計。魯肅無奈,出計而道。
“若是如此,當應在城外埋伏兩支兵馬,以防萬一!”
“軍師所言甚是!”
周泰遂依魯肅之計,令徐盛引兵五千,去為外應。卻說葛洪當日趁亂,雜在軍中,隨入西陵城內,尋見黃忠部將金維,兩人暗下商議。葛洪眯著那雙三角眼,低聲問道。
“我已使人報徐將軍去了,今夜徐將軍必來接應。你如何用事,刺殺那黃漢升?”
金維面色慘淡,數日前被黃忠重罰,杖打三十軍棍,打得他皮開肉爛。金維眼中透著恨色,與葛洪說道。
“此處離校場較遠,且又狹窄,夜間急不能進,今夜你在草堆上放起一把火,我在前面叫反,領麾下部眾造反,城中兵亂,到時我再趁機殺那老匹夫!”
葛洪聞計大喜,捂掌笑道。
“哈哈!!此計大妙!!若是事成,榮華富貴,必不少你!”
是夜黃忠與太史慈收軍回城,黃忠賞勞三軍,又傳令各部不許解甲宿睡。左右將校不解,向黃忠問道。
“今日兩位將軍武勇,江東兵馬已遠遁歸寨,將軍何不卸甲安息?”
黃忠神色一凝,隨即便道。
“非也。豈不聞為將之道,勿以勝為喜,勿以敗為憂。倘江東兵馬料我無備,乘虛攻擊,何以應之?今夜防備,當比每夜更加謹慎。”
太史慈在旁聽得連連頷首,心道難怪軍師如此看重這黃漢升。諸葛亮先前有言,令太史慈凡事皆聽黃忠吩咐。有黃忠坐鎮江夏,必保無失。
就在此時黃忠說猶未了,忽然火光升起,城內一片聲叫反,報者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