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不敢再言。李強隨即收斂幾分怒色,向書童賠罪一番後,便緩緩而道。
“竟然如此。李某不敢忤逆先生之意,這些薄禮,李某便替先生轉贈鄉親。李某來見先生,絕無歹意,只望能夠結交一番,若是先生回心轉意,實乃李某之幸。請轉告先生,數日後李某會再來登門拜訪,若先生還是不願接見,李某絕不糾纏。”
李強話畢,不等那書童回話,便下令讓從人帶著那一車車裝滿金銀珠寶的重禮離開。
此時的諸葛亮,只不過一個名不經傳的山民,而李強的名望不知要比其超出多少倍。李強畢恭畢敬,帶上重禮,好話說盡,如此下作,卻還得不到諸葛亮的接見。與李強同來的從人,個個都是忿忿不平,滿臉憤恨。
李強回到臥龍崗,果然將那一車車金銀珠寶以諸葛亮的名義,轉贈給鄉親。得到饋贈的鄉親,無不欣喜而謝,紛紛贊諸葛亮大仁大義。
諸葛亮的書童下山聽聞,回來稟報,諸葛亮沉吟一陣,對李強那些從人先前冒犯黃月英之事,怒火亦下了幾分。不過諸葛亮心知李強幕後之人,正是那名震天下,威震西北的驃騎大將軍文不凡。對於文不凡此人,諸葛亮雖有好感,但若要他出山輔佐,還需一番考察。
數日後,李強再帶上一隊裝滿金銀珠寶的車隊,來到茅舍疏林前求見諸葛亮。諸葛亮仍叫書童打發李強回去。李強亦不敢造次,帶著車隊下山,又如前番那般以諸葛亮的名義將金銀珠寶盡數贈送鄉民,喜得那些鄉民歡天喜地,笑不攏嘴。
又是數日後,李強如同先前那般,再帶著一隊裝滿金銀珠寶的車隊來到茅舍疏林前,求見諸葛亮。此番書童再出,並無打發李強回去,只說諸葛亮正在與其夫人下棋,一時半會難以抽身來見。若是李強願等,等棋盤勝負分出,諸葛亮或許會來接見。
李強一聽,頓時喜色上湧,忙告道。
“先生乃曠世大賢,有意接見已乃我之三生之幸也。我願在此等候!”
書童微微頷首,然後又是說道。
“不過,我家先生與夫人皆是高智之人,且兩人棋藝不相伯仲,每每一盤棋局,未有數個時辰,難分勝負。有時還會下足一天一夜。若是李大善人不願久等,還是先回吧。”
“哎!不必如此。我等皆是凡俗之輩,稍等些許日子,不足為礙。若能見得先生尊容,莫說一天一夜,三天三夜,李某亦願等候!”
李強連忙答覆書童,書童聽言臉色微微一變,對李強的態度遂即好了幾分,執禮告退而去。之後等那書童走後,李強所帶從人,有不少者多出怨言,說這諸葛亮三番四次的刁難,簡直是不識好歹,但卻被李強怒聲喝止。
這些俗人不知諸葛亮的能耐,但李強卻從文翰的口中,知得其人價值,可知文翰可是用百萬精兵來比之諸葛亮的能耐!
書童回到茅舍稟報,諸葛亮毫無反應,雙眼爍爍發光,視線一直從未離開過棋局。
數個時辰過去了。疏林內死寂一片,絲毫未有動靜。李強盤腿而坐,卻是不慌不急。
漸漸地,到了夜黑時分。一些從人坐得雙腿發麻,又累又餓,怨聲連連。李強未有領會,閉目養神。
一夜過去,到了第二天的平明。數個從人從睡夢中醒來,仍未見書童出來接見,滿臉怒容,就想對著林內茅舍破口大罵,但卻被李強怒目瞪住,不敢造次。
在李強腦海中,忽然想起文翰無比慎重地吩咐他的一段話。
“凌雲。這諸葛亮乃曠世之才,智謀韜略,行兵打戰,佈陣設局,樣樣精通,天下無人能出其左右。若你有幸見得此人,萬萬不可得罪,先將與其交好。等我趕到之後,若能請得其出山相輔,天下必落我手!”
從這席話中,可以看出文翰對諸葛亮是何等的重視。李強臉色凝了凝,暗道無論如何也要替主公穩住這諸葛亮,贏得其好感。到時主公親自來請,也能增添幾分勝算。
李強腹誹一陣,眼神遂變得更加堅定起來。
到了晌午,在後方忽然傳來一陣頗有節奏的腳步聲。眾人紛紛回頭望去,只見一身穿黑金飛雲錦袍,儒生打扮的人,徐徐走來。待那人走進,眾人不由一驚,這人雙眼極其詭異,彷彿有莫大的吸力,將人生生地吞噬進去。
“不知諸位豪傑,在我家師弟茅舍前,所為何事?”
李強一聽這來者,稱諸葛亮為師弟,頓時神色一變,連忙起身作禮而道。
“我乃河東李強,聞得臥龍先生盛名已久,早有結識之意,故而來此拜訪,望能得之接見,尊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