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叔不必如此心灰。我二哥前日來信,信中有言,他應會在三日後歸來。到時我必與他說明皇叔求賢之意。”
“如此便謝過先生。但且與臥龍帶言,時下亂世,漢室落寞,受奸佞惡賊紛紛搗亂,以致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劉備雖不才,竊念備漢朝苗裔,濫叨名爵,現居新野,伏睹朝廷皇威微薄,綱紀崩摧,群雄亂國,惡黨欺君。備心膽俱裂,終日憂國憂民,雖有匡濟之誠,實乏經綸之策,無才平以天下。仰望先生仁慈忠義,出山相助,慨然展呂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鴻略,救漢室於危難,百姓之顛沛,此實乃天下幸甚!社稷幸甚!!”
劉備說罷,諸葛均謹記在心,答言定會隻字不漏,盡數告之。張飛不信,出言懷疑。諸葛均笑了笑,當即將劉備剛才之話,無一錯漏,盡數背出。劉潘張三人皆露驚異之色。
“諸葛孔明之弟,已如此了得。其長兄,又是江東重臣。看來諸葛一門三傑,個個都是不凡人傑吶!”
劉備心中暗付。之後諸葛均相請入壯,但劉備興致瞭然,諸葛均遂帶劉備出了密林。劉潘張兄弟三人再歸新野去了。
話說,劉備回新野之後,急等三日。三日後,乃令卜者揲蓍,卜相大吉。劉備薰沐更衣,欲要再往臥龍岡謁見諸葛孔明。潘、張聞之不悅,遂一齊入諫劉備。
“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若按禮節,諸葛亮若歸,聞之兄長以兩番拜見,應來回禮。但諸葛亮卻遲遲未見人影。想諸葛亮虛有其名,恐日後遭兄長怨恨,故避而不敢見!”
潘鳳平日少言,胸廣心善,但諸葛亮這般失禮,就連潘鳳亦心感不喜。劉備一聽,遂搖頭而道。
“二弟此言差矣。昔齊桓公欲見東郭野人,五番折返,方得見之一面。況今我欲見當世治國大賢耶?”
“哼!只怕哥哥盼望太高,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今番不須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將他綁來,看他見是不見!”
張飛冷哼一聲,環眼大瞪,滿臉怒火。劉備臉色一沉,厲聲叱道。
“你這匹夫!豈不聞姜子牙垂釣渭水,周文王相請,而得西周八百年榮盛!周文王古之人傑,勝我百倍足矣,尚且如此敬賢!今番你不必與我同去,我自與無雙去見!”
“哥哥莫要生氣,小弟不再多言便是了!”
張飛見劉備發怒,忙把火氣一熄,堆起笑容說道。
“你若要同往,萬萬不可失禮,若是得罪大賢,我必不饒你!”
張飛口中應諾,但心中卻對這諸葛亮懷有幾分怨怒。於是劉潘張三人乘馬再往隆中,剛至山中山腰,諸葛均似乎早知三人會來,早在等候。劉備慌忙下馬施禮,還未發言,便聽得諸葛均笑言而道。
“我家二哥昨暮方歸。早料皇叔會來,令我在此相接。皇叔且隨我來。”
諸葛均言罷,不等劉備答言,飄然而走。劉潘張三人忙策馬跟上,過了密林,直到臥龍新莊前。只見門上大書一聯,寫有‘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
劉備看對聯精妙,正看間,忽有童子開門而出。劉備連忙施禮而道。
“有勞仙童轉報,劉備專來拜見先生。”
書童執手回禮,回言而道。
“先生早已等候不久。不過在此前,先生設下一問,若皇叔能以答出,方可進門。”
“你!!!放肆!!!我大哥何等身份,這村夫竟敢出題刁難!我這就在後院放一把火,看那諸葛孔明出是不出!!”
張飛聽言轟然大怒,聲若雷霆,震得整座莊院都在搖晃。那書童卻是不驚,淡言而道。
“皇叔若是不願回答。先生又是有話,他令小童贈以救世書籍三卷,以作回禮。且由小童引皇叔下山歸去。”
“哇!!那諸葛孔明,欺人太甚,我這就進去撕了他!!”
“三弟!!!!!你若再有半分失禮,壞我救國大業!!!我與你恩斷義絕!!!”
張飛一聽頓時大驚,滿臉盡是屈辱,卻見劉備表情認真,並不像是威脅。張飛雖氣得咬牙切齒,但是緊緊地閉住了嘴巴。
“我家三弟,乃是莽夫。雖是口惡,但是卻是無心。還望仙童莫怪。”
“張將軍血性男兒,名震天下。早前先生早有交代。不知皇叔願否答題?”
“臥龍先生,乃當世大賢。救國救民,全且依賴於他。莫說答題,即使要備赴湯蹈火,上刀山下火海,備亦願矣。還請仙童出題。”
劉備一凝神色,作揖拜問。仙童回禮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