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乃五米道教祖張陵的孫子,繼任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師,在其祖父和父親去世後,繼續在漢中一帶傳播五斗米道,並自稱為‘師君’。
張魯此人道行極高,比之其祖父五米道教創始人張陵,道術還要厲害一籌。張魯借五米道教,在漢中多有教徒,而且張魯野心極大,他為了擴張勢力,儘快吸納大量的教徒,成為割據一方的諸侯。
於是他在漢中各條道路上設立義舍,置義米義肉供教徒、饑民和行路者往來之用。讓人自由取食。其目的是招引外地流民,讓這些流民加入五斗米道,達到擴大宗教組織的手段。
義舍的經濟來源大概是託名於供道的租米制度,即由道民交納一定數量的米肉諸物,對義米義肉實行限量供應,食者量腹取足。在張魯這高深的手段下,教徒的數量迅速膨脹,且教徒對張魯絕對忠心,甘願為其赴湯蹈火。
後來張魯又擴建教道教組織,五米道在其祖父張陵時就設立了很多嚴密的教團,共為二十四治。張魯雄心磅礴,把二十四治擴大為四十四治。
第六百三十九章 漢中張魯
隨著五米道教勢力越來越是龐大,張魯的野望再次迸發,張魯之母,頗有姿色,以傳道的名義,經常往來益州牧劉焉家,表面是為益州百姓祈福,暗地裡其實讓其母和劉焉勾搭。
劉焉對其母甚是迷戀,於是張魯透過其母跟劉焉家的關係,得到劉焉的信任。後來劉焉在張母的教唆下,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從此張魯從一道人,搭上仕途之路。
後來張魯,利用他在漢中的勢力,誣衊漢中太守蘇固造反。劉焉大怒,令張魯與別部司馬張修帶兵同擊漢中太守蘇固。張修攻破漢中,誅殺蘇固後,哪知張魯在漢中勢力如此之大,被張魯帶其教眾和麾下兵馬圍殺,張魯殺害張修後,奪其兵眾,劉焉見張魯在漢中勢力龐大,難以拔除,加上又有其母在旁耳邊吹飛,於是便令張魯為漢中太守。
於此,張魯一躍成為割據一方的諸侯。
之後張魯為了更加牢固勢力,將教徒和兵士合二為一,還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權,從鬼卒、祭酒、治頭大祭酒直到師君的寶塔式教階制。
張魯自稱為師君,掌管整個五米道教的教務。初來學道者名為鬼卒,後號祭酒。既是教職,又是官職,他們保證義舍、寬刑、禁殺、禁酒等項措施的實行。此外,還設有廬或靜室,皆是用於請禱祈求。
隨著五米道教根聚越深,漢中軍民皆信張魯,拜入五米道教,不聽漢朝,只聽張魯之言。張魯在漢中,可謂是實權在握的帝王,有著絕對不容置疑的威權!
馴馬人眉頭深鎖,此番他尚有重任在身,張魯這等棘手的人物,還是能避就避。想罷,馴馬人身形一轉,忽改方向,往另一處竄飛而去。
“文叔父,先父與你頗有交情,此番有緣能與叔父相會,還望叔父與小侄指教一番。”
突兀,一道陰柔之聲頓起,數十根箭矢從某處驀然射出,馴馬人神色一驚,連忙縱身避開,落在一樹枝之上。
此時,一身穿黑龍道袍,頭戴法冠,目塗黑顏,唇塗紅朱的道士緩緩走出。在他身後四處,一隊隊身穿兵甲,臉色煞白,發著一陣陣死氣的兵士緊隨而來。
馴馬人望著那身穿黑龍道袍的道士,臉色略有驚愕,迅疾又是怒氣上升,厲聲喝道。
“逆子,你父張衡雖修道術,但從不禍害百姓,迷惑人心。你父一生為國為民貢獻極多!你這逆子,竟修鬼道,你父一世英名,盡毀你手!”
此人正是張衡之子,當下漢中太守張魯,張公祺。張魯聽得馴馬人怒喝,冷然一笑,如同蛇目的眼眸發著駭人幽光,緩緩而道。
“呵呵。叔父竟知我父一生貢獻極多,豈有不知他最後落得如何下場?他被奸臣陷害,落得妖人之名,我張氏一族遭仇人追殺,我母子寡婦孤兒亡命天涯,那段時日可謂是苦不堪言!若非我後來修得鬼道,清除叛逆,重掌五米教之實權,有如何有今日之威勢!”
馴馬人聽張魯述說其舊日苦事,臉色速變,頗有不忍,沉吟一陣後,還是勸道。
“張魯,鬼道終非正道,更何況你還藉此攏權。縱觀歷史,凡是施道術得之大權道教者,皆不得好死。若你執迷不悟,只怕難得善終!”
“哈哈哈哈哈哈!!!我父一生為國為民,仍不是落得身敗名裂,禍害子孫的下場!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竟是如此,我何不放縱於天下,盡取名利加身,即使他日終有所敗,死也瞑目!!”
張魯猖獗狂笑,馴馬人臉生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