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3 / 4)

小說:溫柔的嘹亮 作者:雨帆

頭劍,這個木頭劍是沒有刃的,木劍本身不能傷人的。但是,這個木劍其實只是一個代表,說明他已經可以達到不用兵刃了,達到無劍的程度了。也就是說,他最後武功練到大成,是不依賴於外物。這個時候,他可以沒有兵刃;也可以說,什麼東西都是他的兵刃。

用金庸的原話講,武功練到這個程度,飛花摘葉,皆可傷人。他隨便拿一個東西就是兵刃,就練到這個程度。就是說,這其實是莊子講的“不役於物”,不為外物所奴役,外物完全被我所控制,所以你看上去他是兩手空空,其實他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而這個論述寫的絕不僅僅是打架的境界,搏鬥的境界,其實它是人生的境界。這種對人生境界的描述,中國人經常是用比喻的方式來寫的。比如說,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裡用幾句詞,也論述了人生的幾種境界,可能讀過的朋友都知道。

第一種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人生的第一種境界,在那塊找啊,徘徊,有了疑問了;第二種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人生的第二種境界,就是說,你為了事業奮鬥,艱難曲折,正走在長征路上呢,但是堅韌不拔。這是人生的第二種境界。第三種境界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滿世界找了一圈,沒找著;回來一看,就在那旮旯蹲著呢,豁然開朗。這是人生的第三種境界。

孔子也曾經講人生的境界,孔子講得更樸素,他就用人的年齡來講:“吾十五志於學,二十而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他講最後的這個境界“從心所欲不逾矩” ,就像獨孤求敗最後那個無劍的階段一樣,做起事情來隨心所欲。但是,隨心所欲做的事情,全是合乎規矩的,你隨便一做,就合乎規矩了。就好像在籃球場任何一個地方,你把球隨便一扔,好像隨便扔到了,“啪”,就進籃了,就是人生最後能達到這個境界,這就叫自由。自由,不是說,不聽話,誰管你都不聽,那不叫自由,那叫“二百五”,自由是要經過這樣一個磨鍊的階段,最後一出手就“投籃”進去了,這才叫自由。所以一部中國哲學所講的,就是要恰到好處,而恰到好處不是馬路上隨便能揀來的。而金庸他透過一個獨特的視角,透過武打,透過武功探討了這個人生境界,他把這個武功哲學,提高到人生的方法論上來論述。所以很多青少年都從中得到了,人生方面的領悟。我們從金庸的小說中也好,從其他武俠小說中也好,不可能學到實戰中打架的方法,不可能對你打架有很大的幫助,但是你可以學到人生的方法,可以得到人生的啟悟。比如說,百花錯拳之美妙……《書劍恩仇錄》裡,陳家洛打的拳,叫百花錯拳,這個名字很有意思,百花,好像是色彩繽紛,但是是錯的,但是錯中又有不錯,這個很奧妙,每一拳打出來似乎不對,但是加起來又是絕對正確的。像段譽所使的六脈神劍之奇幻,這個六脈神劍很有意思,他一旦使出來威力無比,他有時候使不出來,這很奇怪。看我們很多運動員也是,他一旦發揮出來金牌就是他的,甚至有的專案前四名都是中國的,但是一旦六脈神劍不靈了,使不出來,我們就一敗塗地,連一個進半決賽的都沒有。所以這就很像段譽的六脈神劍。

還有化功###之陰險。就是說,人家辛辛苦苦練了幾十年的功夫,給人家化掉。跟化功###相近的一個,叫北冥神功。這個是一正一邪。北冥神功是吸取人家的功力,但是這個正、邪的區別還顯得不太清晰。我很推崇金庸筆下,北冥神功這種工夫,善於學習他人的本事,這個本事大的人,他不是說,天生的自己什麼都學,他碰到別人,別人說一句話對他有用,他馬上就記住,馬上就融到自己的思想系統當中來,這是一項很重要的本事。還有像辟邪劍法之妖孽,像降龍十八掌之剛猛,還有楊過的黯然銷魂掌之恍惚。我們想想楊過的黯然銷魂掌,這個掌太厲害了,這個掌是威力很大。但是,不是什麼人都能使,包括楊過自己也不是什麼時候都能使用的,你必須自己黯然銷魂的時候,心裡愁得不行的時候,不想活了,這個時候這個功夫威力無窮,一旦你心情開朗,這功夫就不行,就打不過別人了。這裡面很有道理。中國有個成語叫哀兵必勝,置之死地而後生,你都不想活了,他反而能夠勝利,所以說韓信讓他的軍隊背水而戰,背水一戰,說,咱們都不活了,今個拼了,反而大獲全勝。這裡邊是有生生死死變換的道理的。

金庸小說中的武功(下)(3)

而金庸筆下的這些武功,我們如果說,把它都排列出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