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雖說紙張貴了些,卻便於攜帶和存放。
諸葛瑾看了著紙張,其實上面也沒有記錄多少資訊,只有一句話,“于禁,父早亡,管家於文,母陳氏,少而老成。”
這種方式是當初在培養人才時,諸葛瑾特地做出的要求,情報,只要能講出大致意思,當然是越簡單越好。
看完訊息,諸葛瑾從包裹裡拿出一張拜帖遞給鐵一道:“鐵一,拿我拜帖前去,就說諸葛家諸葛瑾前來拜訪,我與德叔隨後就到。”
“是,公子”
諸葛瑾趕到于禁宅院門前時,於家管家於文已在門口等候,寒暄過後迎入大堂,于禁與陳氏同在,諸葛瑾見到後上前拜道:“見過夫人。”
由於諸葛珪在朝任職,身份比起於家要高上許多,因此即便面對一幼童,陳氏也急忙起身還禮:“諸葛公子。”
“瑾常聽聞令公子于禁聰慧,性格沉穩,今日冒昧,前來拜訪。”諸葛瑾將姿態放低,衝陳氏誇獎于禁道。
聽得讚譽,陳氏臉露笑容,于禁臉上神色不動:“公子過譽了,常聽聞琅琊諸葛瑾素有神童之稱,禁不敢得公子之贊。”
此時于禁已有九歲,已是少年人,其實在古代,男子十五束髮,女子十五及笄,即已許嫁。這于禁父早亡,早早便承擔了家庭的重擔,與同齡人相比更為成熟。
于禁的回答卻是讓諸葛瑾眼前一亮,聽說過我,那就好辦了:“愚年幼,咱們稱為兄弟如何?”
于禁大方的對諸葛瑾抱拳道:“恭敬不如從命。”
兩人互為施禮後,我問道:“於大哥整日在家,不知都學些什麼?”
“吾不好學文,喜學兵法、韜略,為人當如衛、霍,北驅匈奴,衛我大漢江山。”于禁說到這,似乎頗為激動,終於有了情緒變化。
“不然,方今政治黑暗,百姓疾苦,竊以為當以百姓為根本,為百姓造福為宗旨,須知國家動盪,最苦的還是百姓。”雖然知道于禁的想法是這個時代人固有的,諸葛瑾卻還是忍不住起身反駁道。
于禁臉色大變:“弟怎可如此說?為人當先忠於君,而後為民。”
諸葛瑾再作一揖:“兄長此言差矣,豈不聞聖人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怎可不以百姓為主?百姓乃是一個國家的基礎,試問,百姓亡,國安在?”
“這……”于禁話結,遂拜道:“還望弟指導一下愚兄!”
諸葛瑾聽了,連忙扶住于禁:“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雖說是盜用唐王的話,諸葛瑾卻說的理直氣壯,既然來到漢朝,就是漢朝的人,沒必要為了盜不盜版前人的話而糾結,他既然拿來用,這些東西就是他的,嘿嘿……。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于禁喃喃重複幾次,隨即興奮地抬頭,眼光明亮,對著諸葛瑾拜道:“弟大才,吾不如也。”
陳氏觀兩人辯論,也是聽得入神,見自家兒子拜服,便開口留客說道:“禁兒、瑾兒,天色已經不早了,還是先行用膳,如何?”
諸葛瑾聽了,心中更是欣喜,忙起身拜謝:“謝過夫人,叨擾了!”
“是,孃親。”李典也是起身應下。
是夜,諸葛瑾留住于于禁家中,諸葛德帶著鐵一告辭回居客棧。此時諸葛瑾卻是不知,諸葛家的僕從正騎快馬在趕來的路上……
正所謂“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得失之間,又有什麼清晰的界限呢?
第七章:蝶翅舞,初聞丁婉
第二天一大早,諸葛瑾剛起身,正在打熬力氣,便見諸葛德急匆匆的趕至,從懷中取出一封家書,遞至諸葛瑾面前,信封上寫著“吾兒親啟”四個字,諸葛瑾一看是自己老爹的落款,連忙開啟,原來諸葛珪決定今年要回琅琊過年,便催著諸葛瑾儘快回去,家裡已經準備好了,隨時就要出發琅琊。
諸葛瑾放下書信,看著諸葛德說道:“德叔,待會兒我寫封回信,就麻煩德叔先將書信帶回,之後便隨著父親先回老家吧,我過兩天從鉅平直接回去,就不回泰山郡了。”
諸葛德聽了卻不放心:“公子,還是讓鐵一捎信回去吧,讓你一個人留在鉅平,我不放心……”
諸葛瑾看其還要往下說,趕緊攔住:“德叔,如果是鐵一回去,父親定然不放心,肯定還會再派人前來,還是你先回去吧,照應好家裡,順便將我告訴你的事情處理了,另外,此事還需告與父親與大伯知道。”
諸葛德有些猶豫,卻還是應下:“好,那公子保重,老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