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的華夏,殷憐距離本國領導人的距離其實沒有一般人想象中的那麼遠——自從新世界開始開發以來,她也是兩年見過三次主席,還被鼓勵了好幾次“努力學習,天天向上”的人了呢。
但事實上也沒有那麼近。
殷淮在國內也算是大人物了,可若不是新世界的關係,他恐怕也難得能夠和一國領導人說上話。大伯好一點,畢竟身份不同,可就算像是和他同等身份的人,在華夏軍隊也有那麼幾十個人,是共事者卻私交有限,其實並不特別親近。
所以殷憐看著這封來自“少知”的信件,感到頗為新奇,甚至有些激動。
到底是因為這封信來自未來的皇帝還是因為來自歷史上的偉人,殷憐其實也很難分辨,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殷憐也想知道,這樣一個特殊的偉人與普通人之間是否有著本質的區別。
回到辦公室之後,她才開啟了信件。在她離開之間,李麗辭明顯感情複雜,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殷憐猜她是好奇為什麼太子會給她寫這封信,但可能對方又告訴李麗辭她並不知道對方的身份,讓李麗辭幫忙隱瞞,導致李麗辭生怕說什麼多餘的話導致暴露太子的真實身份,因而不敢多問。
這反而方便了殷憐。對於殷憐來說,本世界有些複雜的政治關係其實對她來說非常麻煩和危險,心裡有數卻不去點破才是對於目前的她最便利的做法。
她認真閱讀了這封信之後,發現對方竟然是在跟她試探地詢問輿論口的事情。殷憐想了想,眾所周知這個世界的皇帝風評不怎麼樣,但事實上軍閥的風評也多半很差,大家都不怎麼重視輿論。雖然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想法,然而許多時候都只是在矮個裡拔高個。
當然,亂世嘛,都在爭奪天下了,總有許多不得已的情況。當面對家國存亡這種大事,作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會影響到許多人的命運生死時,要維持自己的原則和行事作風始終不變其實是件很困難的事情,所以才有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種說法。
太子詢問的也不是怎麼維護朝廷的名聲這種聽上去就很白費功夫的事情。
他問的東西明顯更有針對性。
他在信上寫道:
……如晤。上回與閣下談話,說起到過開民智必然重視教育的事情,我仔細思考過後,亦認為這將是長久之道。可是近來遇見一些事情,令我煩擾不堪,又希望知道是否有何方式,可以在短時間內把一些道理灌輸進民眾的腦子裡。
事實上,近來南方有些留言喧囂塵上……
殷憐讀信到一半,就大致瞭解到發生了什麼事。
其實說起來也簡單,太子遭遇的更像是朋友圈謠言或者傳銷的當代版。現在南方有一種謠言,說是中州發現了金礦,引得很多貧民想要偷偷跑去中州挖礦。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個謠言不靠譜,因為如果真有金礦,中州的軍閥早該圈起來開採了,哪裡還能傳到南宜省然後還在市井之間傳得火熱。
可是很多人被流言和利益衝昏了頭腦,都想要偷偷往西面溜。按照太子的說法,“根據他身邊明智的朋友分析猜測”,這很可能是中州軍閥所故意放出來的假訊息。
目前中州的人口凋零得十分厲害,剛剛打殘了青州軍之後又遭遇了災害的侵襲,加上中州如今的統治者本身就作風鐵血,所以雖然及時控制了局勢,卻也因此殺了許多人——乾旱之後為了控制疫病的傳播,這位鐵血將軍就至少殺了兩千人以上。
因為這個原因,中州目前應該是非常缺乏人口的。它本來就是徵兵徵得相當厲害的一個州,加上如今形勢緊張,北面的林州軍閥對於中州也是虎視眈眈,說不準什麼時候就會趁虛而入,趁他病要他命,中州的將軍毫無疑問情緒應該相當緊繃才對。
但是以中州的情況來說,繼續徵兵也是不太可行的事情。再徵就該沒人種田了。
太子在信上寫道:
……然貧民對此深信不疑,即便試圖勸說分析,他們多半也一概不聽。如此情況下,若放任他們私自西去,很可能就會成為流民被中州強徵,進而成為中州進攻其它州縣的新一波炮灰。南宜省速來富庶,即使底層人民也多數吃穿不愁,可中州百姓窮困潦倒,不但時時面對強徵,亦免不了苛捐雜稅,孰好孰壞,應當一眼分明……更要背井離鄉,生死難料……
……如今我發愁的,正是如何從根本上勸阻這些傻子西去,保下他們的身家性命……
殷憐看完信之後,略微思考,就動筆回覆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