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憐本質上是很擅長資訊搜尋和資訊整理的。但是網上的情報還是太繁雜了,只適合一定程度的參考。
各種流言喧囂塵上,殷憐只能選擇可信的部分作為參考。女孩的遺書是自己主動傳到網上的,只是被塗去了姓名。因為一開始並沒有暴露身份,又是在一個人氣論壇上,所以很多人看見了。一開始大家只以為她是譁眾取寵,等自殺訊息傳出來的時候,在公司意識到她釋出了這種內容之前,一些看過帖子的人迅速就把資訊截圖存檔並傳播了出去。
事實上,就算她什麼也不做,鬧出這麼大的事情,政府也會做出相應的應對的。但是很多時候,法律的懲處是並不足夠的。它是道德的下限,卻不是人性的及格線。它因為一視同仁,往往顯得對於善良過於嚴苛,而對於惡行過於寬容。
是法律不公?其實是人心不公。因為一個有良知的人絕對不會貼著法律的上限,道德的下限行事。而會這麼做的人,雖然是少數,但卻是真正令社會憤怒的人。
但很遺憾的,法律不針對少數,它管理的是大眾。
想要教訓這種意境突破了底線的人,僅僅靠法律懲處是不夠的。
殷憐仔細閱讀了遺書的內容。
女孩子是抱著魚死網破的心情寫下這份遺書的。她是成心想要把這件事鬧大,因為她不能理解這個世界的骯髒——本該作為保護者的長輩,卻變成迫害她的根源。四處無路,求助無門,世界觀在過早的年紀,就開始徹底崩塌。
這種事情,有人過得去,就會適應這種世界的黑暗面,然後成為其一部分。有人過不去,就會變成跟社會陰暗爭鬥之後的祭品,過早地與世界訣別。
這個世界並不全是黑暗的,事實上,在這個時代,陽光能照到的地方已經很大,黑暗只能委委屈屈地蜷縮在角落,伺機而動。但是,終究不可能完全滅絕,因為這是人心的黑暗,深植在人性之中,是慾望的異變。
很多人譴責黑暗,以苛刻的要求審視別人,卻無法發現,自己心靈上的黑暗面同樣導致了惡意和不幸的蔓延。所以孔子說“一日三省吾身”,王陽明先生說“知行合一”。
殷憐讀著遺書,聽她帶著血淚的呼喝:
我小時候很想上電視,想要當明星。我覺得電視上的每一個人,都是那麼好看,那麼厲害。可是當真正走進這個世界,經歷了這些事情,我看著他們和我自己,只覺得一切都醜極了,難看極了,甚至讓人覺得噁心。
看到那種眼熟的女演員,我就想,她陪幾個人睡過呢?她是不是也要在下戲之後去陪人吃飯喝酒,然後被灌醉了就被人推到一間房間裡,像*子一樣過日子呢?
我想逃走,可是我能往哪裡逃呢?這個世界都好髒……
殷憐不是愛哭的人,但是或許是想到自己認識的人,她莫名地就覺得眼睛有點酸澀。這個世界當然不是完全黑暗的,只是對死去的女孩子來說,她可能最終都只能帶著對這個世界的錯誤觀感而去到另一個世界了。
……不能原諒!
殷憐想,令人火大。
有些人家財萬貫,身居高位,卻並不滿足,不但不去思考自己的德行是不是配得上自己的地位,自己是不是承擔起了與權利相應的責任,還要用自己的權力去迫害別人。
放任這種人,本身就是對社會的一種傷害。
不過比起這件事來,女孩家長的態度也讓人覺得憤怒。
“爸爸說,人家家大業大,我們惹不起。要不,等到合同到期了,我就不演了。爸爸只是普通的銷售員,我們賠不起公司的違約金……我不想去公司,她就讓媽媽來勸我。媽媽說想要演戲是我當時自己哭著喊著求來的,只能自己承擔結果……”
“我想死。”
殷憐知道世界上有各總各樣的父母,但看到這些話還是覺得觸目驚心。她回想自己小時候,殷千愛嫉妒她受男生歡迎,故意對殷夫人告她刁狀。殷夫人就來問她,還給她講解了許多關於男女之間的事情,千叮萬囑讓她保護好自己。
後來她甚至還去了一趟學校,特意觀察了一番荊佑白和他的朋友們,雖然沒有阻止他們來往,卻很是苦頭婆心地與荊佑白談了一番話,語氣溫柔,但態度卻堅決。
連荊佑白都跟殷憐說:“你媽媽雖然不是親生的,但是人真好,跟殷長生真不一樣。”
殷憐就笑,柔柔地說道:“媽媽人是很好的。”
她很喜歡跟外人聊起殷夫人,因為可以私下叫她“媽媽”,而不是“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