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憐的話調動起了一眾信徒的熱情。
但是她的要求卻遠比預想之中苛刻許多。她看虔誠與否主要看三個方面,一個是捐獻的多少,一個是參與禮拜以及神廟之中慈善活動的次數,而最後一個,則是對於經義的解讀和傳播。
前兩項很好理解,就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就算是宗教也是一種人際上的經營之道,付出理論還是可以套用的。而第三項則是為了發展自發性的傳教人員。
殷憐再如何能言善辯,畢竟只是一個人,能夠做的事情是很有限的。而她也不是那種喜歡透支自己為某個事業鞠躬盡瘁的性格。殷憐的目的很明確——她不管做什麼,最後的目的都只是為了能讓自己活得更好。
這種情況下,合理的轉移責任和發展下手就成了比較重要的任務。
殷憐畢竟來自文明社會,而且目前她也沒有很強的勢力,沒有能力使用威壓和強權逼迫別人按照她的指示行動。這種情況下,利誘要比威逼更加符合她的行為習慣,也更接近她熟悉的領域。
事實上,在這種階級分明的社會,強權壓制的效果要遠遠勝過利益誘惑。殷憐現在有黑賢者做靠山,其實是有能力這麼做的,只是她的思維模式畢竟還是轉換不過來。
她本人目前還缺乏強權者的觀念。
如果同處於這個立場的是她爸,那就絕對不是這樣溫和的做法。
解讀經義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比起前兩項,屬於看起來最簡單,其實最困難的部分。殷憐沒辦法控制和了解信徒在自發傳教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她只能從傳教的能力上面進行比較。
如果一個耗費了大量心力去研究一項學術理論,他肯定會試圖和人交流,探討,試圖向別人灌輸自己的思想。宗教雖然不是學術理論,性質上卻是非常相近的。
她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這群人之中思路敏捷,對宗教相關內容有興趣的人給挑出來,然後進一步加大他們對於生命教的興趣和對於相關理論的瞭解,直到這些人把教派的理論當做自己的理論,教派的思想當做自己的思想。
這種情況下,殷憐以後的工作就會事半功倍,因為她會自然地擁有一群把她的想法當做自己的想法,把她的利益當做自己的利益的追隨者。
而殷憐的付出也很少,不過就是一點利益,和一個比較完善的,理論上能夠自洽的,可以成為大部分精神支撐和寄託的理論。
不過除了這種針對所有人的大層面上的安排,殷憐自己有一些其他的安排要進行。比如說在神廟建立,但是藍雲村的助手還沒趕到的這段時間裡,她開始有計劃地招收了四個神廟的侍者。
說是侍者,其實就是農人家的孩子。殷憐提供的條件是包吃住,並且教導他們女神的教義。先賢之都的農戶都是依附法師而生活,倒不會生活得像藍雲村那種偏遠地區的農戶那麼艱難,但是這裡的人不會主動去控制生育的頻率,這就會導致有些家庭孩子太多,養育不過來的情況。
所以能給半大的小孩找到一個未來謀生的工作,對於不少農戶來說也是喜聞樂見的事情。
這一次收進來的都是十三四的小孩,已經能夠照顧好自己,但還不到成家立業的年齡。殷憐一直在考慮聖職者要不要設定成終生制,要不要禁止結婚——馬蒂爾大陸的不少教派據說都會這麼做,這樣能一定程度上增加聖職者的歸屬感,也避免家庭分散他們的忠誠。但是殷憐想了想就放棄造這個孽了。
愛結不結。
既然給豐饒女士賦予了豐收,富饒,繁衍等職責,禁止聖職者結婚生子就成了和教義相違背的行為。不過殷憐想了想,還是做了一些相關的規定,主要是防止聖職者公器私用。
……雖然現在沒什麼能夠私用的東西,但是誰知道以後會怎麼樣呢?
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統治世界的宗教不是好宗教。
被招進來的四個孩子正好是兩男兩女,殷憐主要就是讓他們幫忙打打下手幹點活,比如說打掃神廟或者在禮拜日幫忙做點給信徒的點心湯羹之類的。至於平時他們則要在殷憐宣講的時候和信徒們一起聽講,沒有宣講的時候完成殷憐交代下來的學習任務,還要幫忙開解和幫助來求助的信徒。
如果說對待信徒時候殷憐的態度是溫柔有耐性的,對待四個孩子就嚴厲太多了。她每天會被四個小孩佈置任務,主要是要讓他們識字,學習一些簡單的醫藥常識和神廟安撫信徒的手段。
殷憐給他們安排的任務不算太重,以她自己平時的學習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