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不是剛和蒙古人簽了國書麼?又要練什麼兵?
她思前想後,恍然發覺所有的事情都指向一個絕不可能的方向。
“太子命我在朔州蓄兵。”他慢慢解釋道,“如果蒙古人安分守己,倒還罷了。如果蒙古人當真狼子野心,那麼我需得先發制人。”
趙瑗慢慢鬆了手,鬆了一口氣,這才感覺到裡衣已被冷汗浸溼。
“怎麼了?”他憂心地問道。
趙瑗搖搖頭,啞然失笑:
“沒什麼,是我多慮了,不過虛驚一場。”
第119章 風雲際會(三)
虛驚……一場?
他愣了一下,似乎是想起了什麼有意思的事情,伸臂將她擁在懷裡,低低笑出聲來。
她稍稍掙扎片刻,也乖乖靠在他懷裡不動了,聽他在頭頂說道:“我還在奇怪,你怎麼突然間就給我留下了一封書信,說是要到大草原上探聽虛實,緊接著就不見了蹤影。方才你面對蒙古使節的神情,也是如臨大敵。你在擔心——擔心太子會對蒙古用兵?”
她點點頭,說了聲是。
種沂啞然失笑。
“怎麼素來膽大妄為的柔福帝姬,居然會被蒙古人嚇破了膽?”他伸手捏捏她的鼻樑,親暱地笑道,“你先前對抗金國、抹平西夏、撕裂西遼的勇氣哪兒去了?唔,莫不是……關心則亂罷?”
“別鬧。”她抓下他搗亂的手,有些後怕地說道:“蒙古人,的的確確比金、遼、西夏三國加起來還要可怕。”
“我卻是不信……”
“我也沒法讓你相信。”她嘆了口氣。如今鐵木真還沒有出生,橫掃天下的忽必烈也不知道在哪裡,合不勒大汗雖然厲害,卻也屢屢被金國打壓得抬不起頭來。若不是遼國曾與蒙古互通有無,估計從太子到種沂,誰都不會把蒙古放在心上。
她能告訴他,蒙古人將會訓練出一支舉世無雙的鐵騎,戮血屠城,最後建立一個橫跨亞歐大陸的大帝國麼?
她能告訴他,雖然現在蒙古還很弱小,但未來會出現一個野心勃勃的成吉思汗麼?
如果沒有任何證據支援這兩個預言,那麼她最終的下場,也只能是被當成蠱惑人心的巫女,活活燒死在銅柱之上,僅此而已。
“但願,是我多慮。”她喃喃地說著,伏在種沂胸口,聽著他沉穩有力的心跳,紛亂的心緒也漸漸平復了下來。雖然從理論上說,只要大宋不像金國那樣,每時每刻都想著要挑釁蒙古,應該也不會養出一個成吉思汗來。但……但誰知道呢?
兩國剛剛遞交了國書,說是要締結百年之好,具體細節還需要磋商,太子就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在朔州練兵了。
要知道,一場戰爭結束之後,最應該做的事情是解甲歸田,而非盲目擴軍。
“報——”
尖銳的聲音刺破朗朗晴空,隱隱帶著幾分惶恐顫抖之意。種沂微微皺了皺眉,放開懷中女子,迎了上去。他眼尖,迅速認出了來人身上三支血紅的羽毛——
鴻翎急使!
汴梁出事了!
上一次官家動用鴻翎急使,已經是兩三年前的事情了。現如今宋軍接連打了好幾個勝仗,聲勢正猛,無論如何也動用不到鴻翎急使。如今國書初遞、太子遠在朔州,卻突然來了一位神色惶恐的鴻翎急使,唯一的可能性便是,汴梁出事了。
“皇兄?”
趙瑗顯然也瞧見了那三支血紅的羽毛,有些驚訝地說道。她偏頭想了想,漸漸皺起了眉。這些天發生的事情封侯、結約、練兵、武將品階拔擢,每一樁每一件都足夠掀起一場政。治風暴。趙桓性子軟弱,身邊又沒有多少能用的人手,必定是會出事的。
“我們去找太子。”種沂低聲說道。
太子此時仍在州府大人府中歇息。
鴻翎急使來到的時候,他正匆匆忙忙地走出門,順便還命人叫來了幾位汴梁來的郎官和相公。大家都感覺到茲事體大,官家貿然動用鴻翎急使,恐怕是真的出了什麼大事。
趙瑗見到太子時,他正一臉迷糊地揪著一個幕僚問東問西,臉上滿是不可置信的震驚表情。
她加快腳步,來到太子面前,輕聲問道:“出了什麼事?”
太子臉色有些難看,揪著趙瑗的衣袖,示意她彎一彎腰。趙瑗依言側身,感覺到他在自己耳邊低聲說道:“父皇說是做了一個夢,夢見天神告訴他,必須禪位予孤。”
趙瑗愕然。
“父皇似乎是鐵了心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