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科,莫要把他當得力助手!”說完閃身不見,畢竟事已至此,張天師又有偏見,現身無益。
方虛默聞言火冒三丈:“小妖道別逃,待本座打爛你嘴巴!”終仍掠身追出,然宋兩利已逃之夭夭,方虛默胡亂擊得兩掌,喝道:“別以為我不知你藏身處!”方始返回,道:
“若非顧全大局,本座必將他逮住!”
眾人未置可否,然卻對宋兩利所言,留下深刻印象。
張天師不願見著雙方相互猜忌,道:“不知掌門有何高見?”
方虛默受到重視,立即擺出架勢,道:“擒賊先擒王,今夜突襲敵軍陣營,收拾妖將,一切自可擺平。”此和張天師先前提議相同,故未引起爭議。
胡天地道:“就此說定!”
眾人皆是一派掌門,作戰經驗豐富,只問及金軍大本營位置後,各自回房休息。唯方虛默仍返回茅山宮,不願寄於天師宮門下。
張天師則不斷觀測天象,嘆息道:“天命如此,又豈是一干人所能挽回……”
張朝英默默伴於一旁,他素知掌門能測天命,然卻不便過問,畢竟自己亦是修道人,自知冥冥中自有註定,多問無益。但他感覺出掌門對天命似乎憂心忡忡,其實局面至此,又能好到何地步?此時的確該盡人事以待天命了。
第二章 太古雷陣
宋兩利離開天師府後,思慮良多,依他感覺,縱有張天師等人想對抗極樂聖王及妙佛禪師聯手,恐勝算不高。縱使自己助陣,頂多亦平分秋色局面,上回在太原城已戰過一次,足可證之,然高手被聖王攔下,其他人又怎能阻擋金軍進攻?萬全之計該是先阻住金軍進攻,事後再戰聖王為佳,可是此時此景,實無法兩全,讓他頭疼不已。
宋兩利腦門轉了又轉,不禁輕嘆:“既當漢奸,即當到底吧!畢竟金軍是我引入,總得想法退去才行!”
心念已定,遂尋向蘇小鳳,要她只布城內雷陣,城外陣勢由他布去。蘇小鳳雖疑惑,宋兩利卻表示不願張揚,蘇小鳳終接受。
宋兩利擺平她,始又往皇宮後院萬歲山潛去。那和李師師私通秘道並未毀去,縱使宮城強兵密佈,仍能輕易潛入。
宮廷雖遭驚變,萬歲山卻完好如初,靜瑟山林依舊,只是此時瞧來,總覺國破山河安在?感傷情懷一一湧現。
宋兩利暗歎,當年是幫著師父林靈素造此萬歲山,忒也是年少不更事,如今時日變遷,卻成了心中永遠悔事。
無暇多作緬懷,宋兩利找向九龍寶鼎處,果然見得極樂聖王立於峰頂那音光鼎前,如賞珍寶地瞧著寶鼎,前次寶鼎發威,傷得聖王,他可記憶猶新,故對九鼎特別小心研究。
但覺宋兩利潛來,極樂聖王轉身說道:“你終於來了?”
宋兩利虔敬拜禮,道:“無處可躲,只好投靠聖王啦!”
極樂聖王目光一閃:“真心投靠麼?”忽又轉念道:“看是真心了,若非是你,黃河怎會及時結冰,助我大金國軍隊順利攻至京城,你是第一功勞!”
宋兩利道:“弟子不敢居功。”素知聖王有攝腦之能,故不敢多想,且提防著。
極樂聖王淡然一笑:“但本王總覺你在防我,到底何事?”
宋兩利道:“聖王曾下追殺令,弟子害怕,不自覺會提防,如今找機會說開了,日後自不怕了。”
極樂聖王道:“本王怎捨得殺你呢!何況你是綠龜法王化身,要殺也殺不死!”
宋兩利道:“打從弟子倒戈金國,綠龜法王早已未再現身,棄我而去了。”
極樂聖王道:“真有此事?”
宋兩利道:“日後聖王便知弟子是真心的,此次弟子前來,除了向聖王稟明弟子已歸順金國外,且想通知聖王,今夜三更,張天師等人將伏擊宗望元帥,聖王得事先提防方是。”
極樂聖王目光一閃:“你出賣他們?”
宋兩利道:“弟子已是金國之人,談不上出賣。”
極樂聖王滿意一笑:“看來你是真的死心塌地歸順金國,日後本王亦不想為難你了。”
宋兩利滿心高興應聲道:“多謝聖王見諒。”然心頭卻有苦處,此時若無法取得聖王信任,根本無法布得“神霄轟天雷陣”,若布不成,將難擋金國大軍,權衡之下,只有犧牲張天師等人,畢竟對方早知聖王必定趕去相助,而有所防範,且以幾位掌門聯手,當不致於不堪一擊,情勢所逼,只能做此抉擇,至於誤會是否加深,全憑天意了。
極樂聖王深深再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