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章如雪片飛入。”臺灣舉人最為氣憤,更是“垂涕請命”。
隨後,康有為決定擴大聲勢,聯合十八省舉人一起上書。康有為連夜奮筆疾書,起草《萬言書》即《上清帝第二書》,籲請光緒“拒和、遷都、變法”,由梁啟超、麥孟華立即修改更正。5月2日,六百零三名舉人###於松筠庵之“柬草堂”簽名示威,文廷式、徐世昌、袁世凱等官員也參加了此次###。人群把柬草堂圍得水洩不通。
梁啟超在會上宣讀了《萬言書》,陳時局,索道路。他說:
“竊以為今之為治,當以開創之勢治天下,不當以守成之勢治天下;當以列國並立之勢治天下,不當以一統垂裳之勢治天下。”“窮則變,變則通,”“竊為皇上籌自強之策,計萬世之安,非變通舊法,無以為治。”
舉人們聽後群情激昂,熱血沸騰,更有甚者痛哭失聲,紛紛在《萬言書》上簽名。當各省舉人聯名上書之時,清政府派軍機大臣極力阻止上書,並遣親信官員到各省會館妄造謠言恐嚇。但5月4日,以康有為、梁啟超、麥孟華為首的數百舉人仍然成群接隊坐著車子,首尾相連約五里,浩浩蕩蕩開往督察院,呈遞上書。督察院拒絕接受上書,原來清政府“恐人心洶湧,局勢有變”,已於5月2日批准“和約”。 這就是“公車上書”。
公車上書是中國愛國知識分子群眾性運動的開端,雖然沒有阻止馬關條約的簽訂,但這次大規模的群眾運動提出了拯救民族的具體方案,標誌著中國醞釀多年的維新思想運動發展為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康有為、梁啟超開始成為全國性的知名政治人物,公車上書中一呼百應的情形,讓梁啟超看到了維新的希望。
公車上書後,康梁投入到會試中。梁啟超所寫文章,文筆優美,議論酣暢,副主考官李文田看後,大加讚賞,決心錄取。然而正總裁徐桐以廣東舉人“有才氣者必為康祖詒”為由,棄而不錄。後來李文田在試卷末尾批上:“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給梁啟超極大的安慰。康有為錄取後,因為是公車上書帶頭鬧事人,被降為二甲四十八名。
此次進京應試,梁啟超得以廣交同志,全身心投入到愛國運動中。公車上書成為梁啟超的人生轉折點,從此步入社會,迅速成為維新變法的領袖,開始其救亡圖存的道路。康梁在公車上書中一呼百應,讓梁啟超看到了變法的希望,決心在政治上幹出一番事業來。
報界先驅
他們遊走於上層士大夫中間,奔走於各個衙門之間,尋求社會各方面的支援。動員社
會,創辦報刊,開辦新社會團體,來組織聯絡維新人士。此時,梁啟超的任務是宣傳組織辦學、辦報,動員社會,從此他的思想更為新穎,更為激進。
1895年6月27日,《萬國公報》創刊。這是近代中國的第一份報紙,社址在北京城南玄武門外後孫公園,雙日刊,每冊有編號。《萬國公報》由康有為出資創辦,梁啟超、麥孟華負責編輯。
《萬國公報》的內容一般是介紹西方知識學說,宣傳變法思想、“富國”、“養民”、“教民”之道。發行時,王公大臣均覺得驚駭,然兩月之後,漸知新法之益。與此同時,隨“官報”免費贈送的報紙,慢慢增至一千份、三千份,影響逐漸擴大。
隨著輿論宣傳的高漲,強學會成立的條件逐漸成熟。7月,強學會成立。內閣學士孫家鼐為名譽會長,工部主事陳熾、刑部郎中沈曾植、翰林院編修丁玄鈞、張孝謙為總董,會集了一批當時在宮廷內外都有重大影響的人物,成為當時社團學會中最有影響力的一支。
10月,《萬國公報》併入強學會,改名《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會刊。仍為雙日刊,每刊十頁,開始向訂戶收費銀三錢,繼續宣傳維新思想,鼓動變法。這個階段,梁啟超身為主筆,撰寫了頗具影響力的《強學會序》,引起了知識界的關注,《強學會序》應為這一時期梁啟超思想的集中體現。
《強學會序》由康梁共同執筆,描述了中國被侵略的觸目驚心的情景,令讀者聽後無不淚流滿面,悲憤激揚。它提出“變者存,不變則亡”,希望統治者吸取印度慘遭瓜分的教訓,利用維新人士,實行變法,救亡圖存,號召愛國士大夫利用維新人士,精誠合作,改革圖強,開展維新運動以挽救國家於危難。《強學會序》是一篇動人心絃、鼓吹維新救亡的政治宣言,讀之者為之淚下,很多人受到感動,振臂而起。它引起了開明士紳的注意,初步開啟了封建士大夫的閉塞思想。
強學會是一個集政治文化為一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