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額、眼深頷長的怪樣子,臉上一律塗滿硃砂,掛上滿口紅鬍鬚,頭上戴著烏紗帽,身穿紫紅袍。這是舞臺上的魁星裝扮。最熱鬧最好看的鬧五魁就要開始了。
這是一個相沿了幾百年的舊習。明代科舉分五經取士,每經以第一名為經魁,每科第一名至第五名必須是一經的經魁。後來五經取士的制度廢除了,但鄉試中仍習慣把前五名稱為五魁。從第五名寫起,最後一名則為今科鄉試的榜頭,即為解元。解元名字現出後,鞭炮齊鳴,鼓樂喧天,五魁在大廳裡翻滾跳躍。這就是鬧五魁。就在五魁歡鬧之中,金榜被鄭重張貼於貢院大門外。本科鄉試到此,便以最熱鬧的形式結束了。
一切準備就緒,曾國藩重振精神,飽蘸濃墨,寫出五魁的姓名來。清代會試鼎甲中,十之六七必有江南鄉試五魁中的人,所以分外引人注目。
“劉文虎!”人們扯起喉嚨嚷著第五名的名字。這聲音立即傳出轅門外,看熱鬧的人群中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周祖盛”、“王鐸”、“許殿鳴”,接下來三個名字的報出,又激起陣陣轟鳴。今科解元是誰?大廳裡上百雙眼睛一齊盯著曾國藩手中的兼毫玉管筆,轅門外幾千雙耳朵一齊豎起聆聽傳出的大名。
“江璧!”所有的人都以萬分激動的情緒,呼喊著甲子科解元的名字,儘管這個名字與他們絕無任何關係。這正是人類一種可貴的情感:對傑出人物發自內心的敬重與崇拜!
鞭炮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