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曹子和突圍遇關羽(2 / 3)

大將軍覺得因為昆陽城中缺乏戰船和騎兵,本來就不可能沿著水路追上有船撤退的曹軍,所以決定賭一把,賭曹軍斷後部隊輕裝改走陸路、繞行撤往昆陽以北的襄城。大將軍已經帶著昆陽守軍一半的兵力,去堵截從桐柏山埡口撤往襄城的丘陵谷道。

此前漢軍與曹軍在此對峙了兩年,昆陽是漢軍最前線的城池,而昆陽以北的襄城是曹軍的前線據點,昆陽和襄城之間的丘陵,正是後世的平頂山(昆陽是今平頂山市葉縣,襄城就是今平頂山市襄城縣)。

因為平頂山的阻隔,襄城位於汝水河畔,而昆陽位於汝水的支流滍水河畔,兩者在平頂山一南一北,要流到更東邊的定陵才匯流。

所以襄城也是此前曹軍發動進攻戰役的軍需物資囤積據點之一,但是囤積量不多,主要囤在汝水滍水交匯的定陵,以及兩水交匯後再跟澧水交匯的郾城。

襄城日常剩餘的物資,是夠幾萬人長期駐紮的,李典撤往襄城,也有一定的可能性。

關羽這麼賭,倒不是他眼光好,純粹是關羽知道自己沒得選,因為你沿著河追肯定追不上,敵人比你早走,交通工具還比你好,那還不如換個方向搏一把。

現在,跟諸葛亮會合,等於是撒網終於收攏開牌了,發現網裡什麼都沒有,就說明關羽另外一路賭對了。

“大將軍的斥候已經確信,沒有在昆陽葉縣往上游的方向、發現李典的撤軍?那肯定是去襄城了。”高順也琢磨過來,很快意識到繼續追沒有價值。

諸葛亮也認同這一點,但他指出:“雖然繼續追也追不到,可是我們的部隊位置比大將軍差太多,現在再去襄城方向,也趕不及。

為今之計,要麼立刻撤退,或者駐紮進昆陽、葉縣,等天氣好轉一些。正月初就回南陽。要麼,就虛則實之,遍地開花,順著澧水假裝直搗郾城。

如果大將軍那邊一切順利,真的殲滅或者重創了李典,那以大將軍之能甚至有可能順勢奪下襄城。我軍如果順流取舞陽、威脅郾城。

到時候曹操的主力撤到定陵,在汝水上游的襄城被大將軍反攻威脅,下游的郾城也被我軍威脅,曹操肯定會擔心被掐斷上下游河道,在定陵陷入尷尬。

如此,曹操必然會從定陵分兵南下救援郾城,甚至把定陵的全部主力都拉來郾城,收縮防守確保穩固,不被各個擊破——

因為襄城、定陵、郾城這三處,分別處在汝水與重要支流的分叉河口,越往下游越不容易被斷歸路。在各條支流上都有我軍四處開花的情況下,曹操連續撤軍之餘,不辨虛實。

肯定會驚弓之鳥,力圖求穩,合兵到最下游、最樞紐、把所有汝水分叉節點都囊括在內的郾城來死守——如果真這樣了,我們當然不能攻郾城,而是從澧水切到滍水,跟昆陽軍一起合力攻定陵。”

高順聞言,下意識地愕然。也不能怪他沒見識,主要是他沒打過擅用水陸兩用大篷車區域性解決後勤問題的戰役。

高順本能反問:“郾城在澧水之畔,定陵在滍水之畔。我軍怎麼從澧水之畔切換到滍水之畔?靠兩條腿行軍麼?不帶輜重麼?”

諸葛亮一指他的篷車隊:“這些車可以從澧水開上岸、往北挑盡量平坦的陸路,拉到滍水再下河,然後順流攻擊定陵。

這戰術雖然不新鮮了,但在關東以平原為主的戰場上,還真沒用它戰略機動過。高將軍您是咱自己人,一時間都沒想清楚其中虛實。曹操是敵軍,他的領地水網縱橫,都是平原,也不需要這種東西,一直只是知道其存在而沒有仿造,怎麼可能絕知其中應用之奧妙?”

一樣東西,在世界上出現了,你知道它的存在,跟你能用好它、看穿它的一切妙用,那是完全兩碼事,中間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計。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沒有軍事實踐的人,怎麼可能靠純理論聯想、就把敵人的神出鬼沒徹底想清楚?曹操都不行,郭嘉也不行。

高順微微一慚愧,發現還真是這個道理,他作為漢軍將領都呆滯了一下,敵人想不通就很正常了。

高順點點頭,命令道:“那就按諸葛長史所言,我們沿河緩緩而進,按有車無車分兵前後兩部,謹慎而進。多派斥候,如果發現追近曹軍、曹軍返身接戰,切不可輕敵求戰,咬住距離等待會合即可。”

高順和諸葛亮就這樣假裝沿著河繼續往郾城方向推進,而撤往郾城的正是此前圍葉縣的樂進部,兵力並不充足,要是真被高順加諸葛亮十幾萬人圍住,那還是很危險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