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冷,也無法立刻調動部隊。
好在第一波過去之後,劉備就吩咐部隊進入隨時可以開拔的戒備狀態。
劉備打算,等二月份開始,如果曹操境內還有內亂,他的大軍就隨時出動、接應曹操境內的豪強地主起義。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有流動資產的工商業型豪強,也冒險突破軍事實控線,帶著細軟想方設法偷跑到劉備這一邊。
曹操只重耕戰,打擊工商的路線,已經是徹底擺到明面上了,而商人階級腦子最敏銳訊息最靈通,不跑還等著被殺不成。
那些家產結構物資多而田地少的,本來不用賣地也能跑,就直接轉移了。
曹操這方面的損失也不算太大,因為他打擊了土地交易,那些逃跑的世家豪強只能是帶著動產逃,土地莊園帶不走,就被曹操直接無償沒收、分給屯田客。
也沒人敢買這些莊園,因為買田與賣田同罪嘛,算是為通敵提供便利。
……
劉備方面也有細作在關注曹操那邊的動向,也接收到了一些流亡過來的有錢失地世家豪強。
這些世家豪強到了劉備這邊,拿著大筆的流動資產要重新置業,少不了推高劉備轄區內的房價地價——
這種事情是有先例的,因為十年前劉表剛到荊州的時候,荊州也經歷過一波土地價格暴漲,就是因為司隸、豫州來的中原流亡士人“爭買荊州田宅,田價暴漲,民怨沸騰”。
用現代經濟學的術語來說,就是“國際遊資”太多,“戰亂熱錢”太多,推動資產價格暴漲。(這裡的“國際”打了引號就是強調不是真的國際,只是淪陷區向光復區流動,是一個大漢內部不同區的流動。)
好在劉備這邊的應對措施跟十年前的劉表大不相同,劉備手上的金融工具也比劉表當年先進得多。
所以劉備打算跟李素商量一下,能不能拿出一些措施來限制淪陷區熱錢來搶買田宅。
另外,淪陷區的人和錢大量流入,也帶來了新的問題:
曹操那邊禁止土地交易之後,確實卡死了絕大多數的交易,但也不是完全卡死。
因為土地交易不比動產買賣,雙方有田契地契和買賣文書,並不能算買賣完成。自古買賣房地產都是要到官府那兒備案登記的,否則官府不保護不承認。
但是特殊情況下,曹操卡死的只是那些堅持要去官府登記的正式交易,卻無法卡死那些雙方只籤合同、付錢、但不登記的黑交易。
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或者田價實在便宜誘人,黑交易也是有人會買的,哪怕不被官府保護,有便宜就肯冒險。
就好比後世商品房貴、小產權房便宜,只要小產權便宜到一定程度,價格太誘人,買家哪怕明知不受法律保護,還是會掏錢的。
而小產權買賣的既得利益者流入劉備轄區之後,劉備就面臨一個經濟學治理的問題:
要不要為了拉攏人心,而承諾“將來光復淪陷區後,承認淪陷區百姓的小產權房地產交易”呢?
承認了,等於是助漲土地兼併。不承認,又搞得跟曹操幫兇似的。
這些問題劉備心裡都沒底,他只能請教李素,看看丞相對這些淪陷區接收過程中的經濟大政方針,有什麼看法。
說起來,劉備還是挺狂妄的——都還沒跟曹操決戰呢,就已經把曹操的五個州視為“即將光復的淪陷區”了,打都沒打,先把打下來後如何治理、如何經濟過渡都想好了。
當然了,劉備現在也算有這個實力,好歹比另一個時空季漢和吳提前預瓜分曹魏八州要合理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