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帝師宮中。
燈火通明。
一隊隊的太監護在外面,裡面傳來了楊乾和葉千秋說話的聲音。
殿中。
只見師徒二人相對而坐。
一旁,還有幾人,是大乾內閣重臣。
如今。
大乾內憂外患。
眼看著,西域的精元神廟,發動“聖戰”,召集了大大小小上百個國家。
屯兵百萬於邊境線上,準備四面開花。
這事兒可非同小可。
可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
又有禮親王楊元圖謀叛亂。
想要進宮弒君。
楊乾也是千頭萬緒。
還好。
他找到葉千秋這個大靠山。
拜了葉千秋為師,不然的話。
單單是楊元今夜要圍宮一事,就夠他喝一壺的。
現在。
楊乾倒是不那麼著急。
還在聽內閣大臣們說著兵部上報的情報。
“陛下。”
“精元神廟蠱惑西域之彈丸小國,對我大乾動“聖戰”。”
“屯兵百萬於邊境線上,剛才臣等整理了一下兵部的情報。”
“逐一觀察,竟然發現百萬不是虛報,而是事實!”
“精元神廟動如此浩大的戰爭,圖謀甚大。”
“我大乾雖然不懼,但神威王的軍隊,恐怕還不夠,的確是需要增兵。”
只見一個身材修長,留著三柳長鬚,精神養的極好的內閣重臣站了起來說道。
這時,又有一個內閣重臣站在一旁說道:“皇上,看來給西域增兵,迫在眉睫。”
“神威王在漫長的沙洲邊境線上,屯兵八十萬。”
“但兵力分散,實在是不好抵擋。”
楊乾看向那位內閣重臣,道:“顏愛卿,那依照你的意思,應該增兵多少?”
那位姓顏的內閣重臣約摸估量了一下說道:“少則五十萬,多則八十萬!”
楊乾第一次碰到如此兵事,也沒有多少經驗,尚且不知如何決斷。
他不自覺的將目光投向葉千秋,道:“老師,您覺得顏卿所言,如何?”
葉千秋搖頭,道:“不行,太多了!”
“增兵五十萬、八十萬,大軍一動,一天耗費的銀兩,糧草。”
“那就是數以百萬計,要是打上幾個月,國庫什麼事情都不用幹了。”
“大乾雖然到了鼎盛之時,國庫還不太緊張,但若是在這場戰爭當中投入太多,會對大乾的國力有很大的影響。”
“最後,倒黴的還是老百姓。”
“這場國戰,拼的不應該是國力。”
楊乾聞言,覺得很有道理。
“是啊,老師說的對。”
“幾十萬大軍投入進去,人吃馬嚼的,那消耗的錢糧太多了。”
“我大乾有今日之盛景,不容易。”
“諸位愛卿,還有什麼良策?”
一眾重臣,你看我,我看你,都不說話了。
楊乾見狀,只好求助葉千秋,道:“老師,可有良策?”
葉千秋看了那幫內閣重臣一眼。
只覺得這幫內閣重臣都老奸巨猾的很。
看來,楊乾的這個皇帝還是不能服眾,需要逐漸來奠定他的威嚴。
葉千秋知道,此時如果他不說話。
楊乾就坐蠟了。
於是,葉千秋侃侃而談道:“西域這次來勢洶洶,非同小可。”
“西域諸國的政治和本國不同,乃是。”
“以精元神廟為主,人人都信仰“元氣神”。”
“連國王上位,都要邪教首腦加冕。”
“這次邪教發動“聖戰”,百國呼應。”
“屯聚的兵馬眾多,尤其是火羅一國。”
“單單啟動大軍就足足六十萬,近乎是傾巢而出!”
“再加上百國聯軍,自然有百萬之眾。”
“不過大乾沙洲一代的雄關,經歷朝歷代的修繕經營,雄關巨大,連綿三千餘里。”
“各關口把守的也是老將,就算西域諸國傾巢出動,一時之間也難以攻破。”
“況且西域百國,並不齊心,派出來的兵馬,也都是各自攻擊。”
“很難形成統一,可以各個擊破,不必勞師動眾,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