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言談之聲。
“今年這一朝孟秋會,聽說妃雪閣的那位趙大家會出場。”
“那位趙大家精通琴棋書畫,獨傲群芳,聽聞其教出來的女弟子雪姑娘,也是一樣的厲害,據說,那雪姑娘的舞技已經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只是不知道這一趟孟秋會,那位雪姑娘會不會出現,聽聞那位雪姑娘的舞技還未大成,很少在人前出現。”
“也不知道今夜這孟秋會能吸引到多少士子來投,又有哪位士子可入得趙國朝堂。”
“呵呵,當今之趙國,想要入朝為官,哪個不需要透過郭開郭丞相?”
“你當這孟秋會為何還能如此鼎盛,不就是因為這孟秋會是郭開舉辦的嗎?”
“趙人皆知郭開是奸臣,唯獨趙王不知,徒之奈何啊。”
葉千秋聽到這些士子之言,臉上泛起好奇之意,他朝著一旁的綱成君蔡澤問道:“綱成君可知這孟秋會?”
蔡澤聞言,微微一笑,道:“這孟秋會,老夫倒是有所耳聞。”
葉千秋道:“請綱成君說來聽聽。”
蔡澤微微頷首,道:“昔年,這孟秋會可是趙國邯鄲一年一度最大的盛會大典。”
“旨在為趙國選拔良才。”
“當年,六國合縱敗秦,信陵君魏無忌久居邯鄲,就曾經數次親自操辦這孟秋會,彼時,邯鄲士風居天下之首。”
“有信陵君的操辦,更是讓這孟秋會,一時風光無二,為趙國引來了不少人才士子。”
“最出名的還要數當年荀子到邯鄲,參加孟秋會的那一次。”
“當年那次孟秋會,荀子正當盛年,為天下大家,領袖士林,點題論戰人性之善惡。”
“著實是精彩絕倫。”
“只可惜,自從信陵君魏無忌離開趙國,返回魏國之後。”
“其後數年,孟秋會是越來越走下坡路。”
“再加上,這幾年趙國朝堂選用人才之事,由郭開這等奸臣掌控,凡欲進趙國朝堂為官者,都先要給郭開送上厚禮才行。”
“這孟秋會儼然已經成了郭開的收禮大會,早已經是有名而無實了。”
葉千秋聞言,不禁微微頷首。
他看著前方的那些士子,然後心頭一動,和一旁的蔡澤笑道:“綱成君,你我初到邯鄲,就碰到了如此盛事,若是不去看看,豈不是白白來了這一趟邯鄲?”
蔡澤聞言,不禁朝著葉千秋笑道:“那我便隨先生一起去瞧瞧。”
葉千秋點了點頭,和蔡澤一起尾隨在那一群士子的後邊,朝著前方行去。
二人一邊走,蔡澤還一邊說著這孟秋會的由來。
在戰國這大爭之世,士人領天下之潮流。
邦國擇士,士擇邦國。
天下間的有的投身學宮以立身修學,有的隱居山林收徒教人,有的遊歷天下以傳佈信仰。
還有的專藝業而躬行實踐,恆專恆信,矢志不移,代代傳承,遂成大家。
如工師之技,如農家之藝,如醫藥之道,如格物之辯,如堪輿之術,如音律器樂,如私學育才,皆在此種種之間。
諸子百家也由此而發揚光大。
到了如今之天下,天下之間,早有共識。
一個國家能否強盛,根本便在於君王能否聚士召賢。
當今趙王,雖然算不得什麼明君,但依舊想要強趙,所以,這聚士召賢之事,也是一點都沒放下。
中原士林之盛,原本以魏國大梁、齊國臨淄為先。
李悝、樂羊、吳起、白圭、商鞅、孫臏、張儀、范雎,這些赫赫名士大多都是魏人,即便不是魏人,也是先入魏國成名而後出走。
齊國臨淄的稷下學宮,匯聚了除墨家之外的天下幾乎所有的學派。
昔年,儒家孟子、法家慎到、儒法兼具的荀子、陰陽家的鄒衍、縱橫家的魯仲連、名家淳于髡、黃老學派的田駢、伊文,雜家的田巴、接子等人皆在其中。
可惜魏齊兩家好景不長,自魏惠王后期之後,魏國大梁便失去了中原文化中心的地位。
而齊國在齊宣王之後,齊國經六年抗燕大戰而全面衰落,稷下學宮士子紛紛流失。
眼下,雖然荀子雖然還是稷下學宮大祭酒,但諸子故去,士子流失之後,稷下學宮的風光早已經不在了。
如今之天下,有點見識計程車子都奔著秦國去了。
呂不韋在秦主政多年,更是為秦國網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