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太玄學宮,終將離秦(萬更求訂閱!)(7 / 8)

小說:諸天一道 作者:小白紅了

“那麼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而天地宇宙就是一個大人體。”

“想要天人合一,就得懂天道,人道究竟為何。”

“《易經》謙卦的彖辭中有一句話,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天道講的是陰陽,四時,萬物遵循的最本質規律。”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

“只有洞察了天道,方才可明白,天道與人道並非是孰大孰小,孰對孰錯的問題,而是如何共存的問題。”

林下一眾士子聞言,有人聽懂了一些,有人似懂非懂。

道家學問是諸子學問之中,最為高深莫測,不可言說的。

玄而又玄,便是一般人對道家學問的認識。

此時,呂不韋和蔡澤在一旁聽了葉千秋對於天道、人道、天人合一的闡述。

臉上倒是泛起了沉思之色。

以人之渺小,去窺探天地之廣袤,本就是一件很難辦到的事情。

但是,若無人對天地萬物的觀察和思考。

那人類社會又怎麼會繁衍至今。

這時,又有一人站起來道:“先生,我曾聽聞三百年前,道家天人二宗因為對道的理解不同,才分裂成了天宗和人宗。”

“人宗一向主張人定勝天,不知先生以為天宗的理念和人宗的理念是否不可相容?”

葉千秋看了那人一眼,微微一笑,道:“天人二宗早已經是過去式。”

“如今只有道家,沒有道家天人二宗。”

“至於你所問,天宗的理念和人宗的理念是否不可相容。”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我剛剛已經講了,天道和人道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道,無物不包,無所不容。”

“人之一生行事,並非是要一成不變。”

“要因勢利導,根據不同的事物變化而去採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不知道諸位以為此句何解?”

林中弟子一連提了兩個問題,來請教葉千秋。

現在,換做葉千秋佔據主動,丟擲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一句話來反問諸位學子。

林中士子一聽這八個字,紛紛細細咀嚼這八個字。

片刻後,有士子站起來回道:“先生此句,並不難理解。”

“無非是在說人做事要盡力而為,不過,成與不成,便全看天意了。”

葉千秋聞言,朝著四周看去,笑道:“還有沒有人,有其他的看法?”

這時,只見坐在林中許久不言的李斯站了起來。

只見李斯朝著葉千秋微微一躬,然後朗聲道:“斯以為,這句話的關鍵在於人謀。”

“唯有人謀在前,天成在後,方才有成。”

“若無人謀,豈有天成?”

林中一眾士子聞言,盡數皆是眼中一亮。

呂不韋和蔡澤聽到李斯此言,亦是對視一眼。

李斯不愧是論戰大才荀子門生。

一句,若無人謀,豈有天成。

已經是在說人道與天道之間,人道好像更重要一點。

葉千秋聽到李斯之言,笑著說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裡的人即為人道,而天,即天地之道。”

“李斯說,若無人謀,豈有天成。”

“然則,我卻是要說,人謀與不謀,天成依舊存在。”

“人謀的作用,在於人是否能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影響天。”

“天命不等於同宿命。”

“人道可變,天道難易。”

葉千秋的朗聲之言,落在林中士子的耳中,令人震耳欲聾。

一句“人道可變,天道難易”讓一眾士子都彷彿聽到了浩渺的道音。

呂不韋聽到此言,亦是微微一嘆,不禁想起了他這一生。

林中的問答還在繼續。

太玄學宮裡的微風,吹拂的更遠了。

隨之而去的是太玄子越發高漲的聲名。

……

葉千秋在太玄學宮講道之後的第三日。

秦國的朝堂之上,發生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嬴政親政以來的第一次大朝會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