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指揮使張重九小心翼翼的朝著葉千秋看去,不敢有絲毫的怠慢之意。
先前葉千秋的神威,在張重九的心裡留下了極大的震撼。
無論是誰,看到那一幕,也不敢對葉千秋這樣一個陸地神仙有什麼不敬。
“葉真人,您此番大展神威,退敵十萬,當是大功,末將必定將此事儘快奏報東京,陛下若是知曉此事,知曉真人神威,定然會封賞真人。”
張重九知道,今日之事,是決計瞞不住的。
因為不單單是守城的兵馬看見了。
就是這一眾江湖人物,也看了個清楚,還有遼兵潰敗,遼帝耶律洪基身死,這事太大了。
他根本不敢搶功。
這位葉真人的事蹟一旦傳到皇帝的耳朵裡,那肯定是要被皇帝大加封賞,招入東京的。
到時候,只要這位葉真人隨口提自己一句,他都能有不少好處。
所以,不論出於哪方面的考慮,他都要客客氣氣的對待葉千秋。
葉千秋看了一眼這雁門關守將張重九,沒有多言,只說了一句。
“張將軍好好守關。”
說罷,葉千秋朝著一眾江湖群雄說道:“諸位,貧道還有些事,就先走一步了。”
“吳長老,他日丐幫若有了新幫主的人選,可教他到終南山來。”
“諸位,再會。”
話音落下,葉千秋便帶著獨孤靈笙拔地而起,踩著那雁門關兩邊的峭壁,登峰而去。
瞬息之間,便已經消失在了眾人的視線當中。
張重九看到這一幕,不禁感慨道:“真乃神人也!”
一眾江湖群雄進了雁門關,各奔東西而去。
鎮守雁門關指揮使張重九修下捷表,快馬送到東京。
短短數十日的工夫,雁門關一戰,傳揚天下,天下皆驚,一片譁然。
無論是朝堂,還是江湖,宋、遼、吐蕃、大理皆有此事傳揚。
葉千秋陸地神仙之名傳揚甚廣。
……
東京,皇宮之中,正是一片素縞。
太皇太后高氏於幾日前病逝。
文德殿中。
宋帝趙煦看得從雁門關傳回來的奏表,一臉的驚疑。
他拿著奏表,來回徘徊在大殿當中。
太皇太后病逝,他正式親政了不過幾日。
這邊關就傳回來了大捷的訊息。
終南山神霄派葉真人以一己之力,引天雷轟殺遼帝耶律洪基,斬敵三百餘眾,喝退十萬遼兵。
這可是潑天之功。
這等事,若是落在旁人的身上,趙煦可能不太相信,但是落在神霄派葉真人的身上。
他卻是有幾分相信的。
只是,他依舊有些遲疑。
畢竟,這種事太過神話。
他雖然知曉那葉真人有本事,但這種事,若是傳到朝臣耳中,又不知有多少人相信。
趙煦為了確認訊息的準確,直接派心腹太監出了皇城,到雁門關去調查事實真相。
數日後,訊息再度傳回。
趙煦終於確定了此事。
趙煦大喜,一邊傳旨關邊,犒賞三軍,自宰相以至樞密使、指揮使以下,均各加官晉爵。
一邊,直接敕封葉千秋為“紫霄清微普度天尊”。
讓童貫帶著聖旨前去終南山,還將終南山盡數劃為神霄派的地盤。
又封賞了諸多金銀財寶,讓童貫一道帶去終南山。
還命人在東京修建了神霄觀,想要讓童貫將葉千秋請到東京小住一些時日。
這些旨意盡數傳下,趙煦自覺英明神武,遠邁本朝太祖、太宗,連日賜宴朝臣,又在宮中與后妃日日歡慶,夜夜笙歌,甚至為了大顯他男兒本色,日日服用鹿血戰鬥。
而朝堂上下,皆是歌功頌德之聲,洋洋盈耳,慶祝大捷之表,源源而來。
什麼若非陛下神武英明,豈會有葉真人這般陸地仙神下凡,助力大宋。
陛下是天命帝王,真龍天子,假以時日,必定威加海內。
反正盡是些溜鬚拍馬之言。
這些話落在趙煦耳中,十分受用,一時間讓趙煦是雄心大漲。
這時,有朝臣提議趁著遼國受挫,遼帝身死,一時間遼國無力南下之際,可對西夏用兵。
趙煦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十分符合他的心意,於是開始對西夏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