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沒有其他妃子,還好這一個兒子沒夭折,不然大吳朝估計連個繼承人都沒有。
葉敬天做皇帝做了四十年,便將皇位傳給了兒子葉允諾,自己就失蹤了,據說是修仙求道去了。
葉允諾在位二十年,倒也算勤政,五十歲的時候,嗝屁了。
葉允諾一死,他唯一的兒子葉世雲剛好十八歲,葉世雲繼承了皇位之後,剛好遇上漠北蒙古人死灰復燃。
彼時,吳朝內部,開國老臣都已經死的差不多了,少壯派也沒有成長起來。
勉強和蒙古人來來回回的打了十來年,倒也還撐得住。
結果,這時候,剛剛三十歲的葉世雲不知道怎麼回事,突然也嗝屁了。
於是,葉世雲八歲的兒子葉焽延繼位,八歲的小孩子繼位能做什麼事,朝廷大事自然就由葉世雲的老婆,也就是當朝太后處理。
結果太后臨朝三十年,任用外戚,外戚專權不說,太后把兒子也養廢了,搞得民間天怒人怨。
這時候,明教跳了出來,舉起了造反的大旗,幾乎沒費什麼太大的力氣,就把大吳朝給取而代之了。
於是,明太祖朱元璋又不出意外的坐上了皇帝的寶座,開創了大明朝的江山。
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在修正著這個世界的歷史一樣。
風清揚講歷史講的不太合格,可能是過去的時間太久了。
風清揚也不是專業的史官,所以很多事都是一口帶過。
其中詳情,他也不清楚。
比如說葉敬天到底去了哪兒,到底死沒死,這些風清揚都是一概不知道的。
當然,葉千秋也沒覺得風清揚在隱瞞什麼,畢竟時隔上百年,他不清楚其中內情也是正常的。
葉千秋又問了問風清揚關於千秋宮的事情。
風清揚又仔細想了想,也沒說出什麼有用的資訊來。
什麼天地人三榜之類的,風清揚壓根沒聽過。
對於葉千秋來說,他見慣了生死離別,其實對於曾經的故友徒弟,並沒有多少掛念。
只是,他覺得有些奇怪,葉敬天為什麼要在六十多歲的時候就退位了呢?
憑藉葉敬天的內功底子,修煉幾十年,活個一百來歲沒什麼問題。
六十來歲就退位修仙去了,這有點說不過去啊。
而且,大吳朝滅國的時候,葉敬天應該還活著才對。
這小子到底搞什麼鬼?
葉千秋覺得自己必須要找到千秋宮才行,或許千秋宮中有自己想要的答案。
風清揚說他大概三十年前曾經接到過千秋宮的邀請,葉千秋問他如何才能得到千秋宮的邀請。
風清揚說,這個他也不知道,應該是因為他在江湖上小有名氣,所以才邀請了他吧。
葉千秋聽了,大概也就清楚了。
於是,心頭便有了一個計劃。
想要找到千秋宮也不難,等千秋宮的弟子主動現身便是。
最穩妥的計劃是,他把嶽不群給打造成江湖頂尖高手,待千秋宮的弟子邀請嶽不群去千秋宮時,他暗中跟隨,去了千秋宮一看,便知道其中到底有什麼玄虛。
當然,他也能自己去江湖走一走,除幾個魔教妖人,殺幾個江湖敗類,刷一刷聲望值,等千秋宮的弟子來找他。
不過,葉千秋還是更傾向第一個計劃。
這些年,見嶽不群每年在寧清羽的墳頭掏心掏肺的發牢騷,葉千秋覺得嶽不群這小子除了有點腹黑之外,其實也沒啥太大毛病,甚至很愛惜自己的羽毛。
不過,有心計也是正常的,一個掌門人要是沒點心計,那也就不適合做掌門了。
把嶽不群扶起來,往後若是有什麼要用人手的地方,也有個跑腿的。
葉千秋心裡有了想法,確定了可施行的程度之後,便在等待嶽不群的到來。
到底扶不扶嶽不群,其實最終還取決於嶽不群自己。
緣法就是機會,還是要看嶽不群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
風清揚和葉千秋下棋下了個管夠。
到了傍晚時分。
天邊一片紅霞,嶽不群伴隨著落日餘暉,終於小跑著上山來了。
他手裡提著食盒,朝著葉千秋和風清揚招呼道:“葉前輩,風師叔。”
“飯菜來啦。”
葉千秋聞言,只是“嗯”了一聲。
嶽不群也不以為意,反倒是熱情的招呼風清揚和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