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魂出竅穴,歲月匆匆(萬更求訂閱!)(3 / 8)

小說:諸天一道 作者:小白紅了

上,本來就住著從大勝關陸家莊趕來的不少江湖群雄。

自從半月之前,蒙古人十萬大軍南下的訊息傳來。

各路群雄便已經紛紛齊至襄陽。

本以為,襄陽城會有一場大戰。

誰曾想,蒙古人的十萬大軍還沒有到了襄陽城,就已經大敗而歸。

這一戰,天下皆驚。

但是,這一戰的詳情,卻是很少在外流傳。

只是那些從蒙古大營之中被葉千秋救出的那些普通百姓口口相傳,是一位仙人從天而降,救了他們。

而那些逃走的三萬餘蒙古人,更願意稱呼葉千秋為“九天殺神”。

直到數年之後,他們都不知道葉千秋的名姓,但是提到“九天殺神”之名,卻是如雷貫耳。

郭府的宴席上,葉千秋毫無意外的再次成為了焦點。

一眾群雄紛紛忍不住來向葉千秋敬酒。

蒙古大營一戰的結果是喜人的。

至於過程,黃老邪也就對寥寥幾人提起過。

這些江湖群雄,只是以為葉千秋等人縱火燒了蒙古人的糧草,又引起蒙古大營的混亂,才讓蒙古人死傷了許多。

並不知道真實的情況到底是怎麼回事。

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對於葉千秋等人的敬佩。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宴席直到傍晚才結束。

葉千秋也不著急離開襄陽。

一來是為了看蒙古人下一步的動作。

二來也是趁著黃蓉剛剛生產,奶水很足,讓她連帶著將他救回來的那個孩子也一起帶一帶。

葉千秋給他救回來的那孩子起名“敬天”,意為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孩子隨他的姓,就姓葉。

這一日。

葉千秋和郭靖到城外走走,瞧一下襄陽四城的防務。

二人各乘一匹戰馬,並騎出城。

出了城後,二人一路縱馬朝著城西去。

行了沒有多時,只見有一條小溪橫出山下。

郭靖指著那條小溪,道:“葉道長,這條溪水雖小,卻是大大有名,名叫檀溪。”

葉千秋聞言,微微一笑,道:“三國時,劉皇叔躍馬過檀溪,原來這溪水便在此處。”

郭靖道:“劉備當年所乘之馬,名叫的盧,相馬者說能妨主,哪知這的盧竟躍過溪水,逃脫追兵,救了劉皇叔的性命。”

說到此處,郭靖不禁喟然嘆道:“其實世人也均與這的盧馬一般,為善即善,為惡即惡,好人惡人又哪裡有一定的?”

“分別只在心中一念之差而已。”

葉千秋聞言,微微一笑,瞥了一眼郭靖,見他神色間殊有傷感之意。

葉千秋道:“郭兄弟說道倒是一點都不錯。”

“這世上哪裡有絕對的事情,善惡如此,萬事萬物皆是如此。”

“陰陽守恆,陰多一些,陽就少一些,陽多一些,陰就少一些。”

二人策馬行了一陣,到了一座小山之上,升崖遠眺,但見漢水浩浩南流,四郊遍野都是難民,拖男帶女的湧向襄陽。

郭靖伸鞭指著難民人流,說道:“蒙古大軍雖然撤了,但是襄陽以北之地,大部分都已經是被蒙古人所佔領,除非將蒙古人徹底趕回草原去。”

“不然,這蒙古人屠戮漢人百姓之事,便不會停歇。”

“蒙古人令我百姓流離失所,實堪痛恨。”

從山上望下去,見道旁有塊石碑,碑上刻著一行大字:“唐工部郎杜甫故里。”

葉千秋道:“襄陽城是個好地方啊,連杜工部這位大詩人的故鄉也在此處。”

郭靖揚鞭吟道:“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餘……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葉千秋聽他吟得慷慨激昂,跟著念道:“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部?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郭靖道:“前幾日,我和蓉兒談論襄陽城守,想到了杜甫這首詩,她寫了出來給我看。”

“我很愛這詩,只是記心不好,讀了幾十遍,也只記下這幾句。”

“自古以來,文人雅士會做詩的不少,但千古來只推杜甫第一,當是因為他憂國愛民之故吧。”

葉千秋笑道:“自然是如此了。”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那麼文武雖然不同,道理卻是一般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