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這新詞倒是真有些卡殼了,以王漢之幾十年的造詣,作一曲風花雪月倒是能信手拈來,好壞另說。但是叫王漢之作一曲上陣殺敵的詞作,卻是久久憋不出幾句。
鄭智叫住王漢之也是有另外一層深意的,一是知道就憑王漢之三言兩語說服不了人,二來也是鄭智腦中又往錢的方向去想了,轉頭便與吳用道:“學究下樓一趟,便把那人的綢緞都買下來。”
綢緞永遠都是不愁銷路的,南方綢緞到得北方利潤更是巨大,翻倍不止。江寧府本就是出產絲綢的地方,此時江寧府內的綢緞都在拋售,鄭智手邊有大筆閒錢,全部換成綢緞存在這江寧府,等戰事妥定一併帶到開封府、汴梁城、大名府、河間府去,又是一筆巨大的進項。
吳用心思何其活絡,哪裡不明白其中深意,拱手起身就下去了。討價還價的手段,攻略人心的辦法,吳用自然不在話下。
第三百八十四章 必許你一個前程發達
“策馬奔騰刀槍利,賊人聽弓心頭驚。。。戰而克。。。大將凜然睥睨。。。鄭公沙場名!”
王漢之想了許久,詞作才出。磕磕巴巴之下,鄭智也聽得個囫圇。
雖然鄭智文墨並不擅長,卻是眼光極為刁鑽,畢竟後世能入課文的詩詞,皆是千古傳唱的大作。大多讀起來就別具一格,又有許多都是氣勢雄渾的語句,亦或是感情深厚。
王漢之憋了許久憋出來一首詞,實在有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鄭智聽得怎麼都難以入耳。
下首幾個官員自然開口來贊,好壞自在人心,但是馬屁卻是不絕於耳。
鄭智也拱手致謝。儘管詩詞差了些,但是這份心意還是要領,在這大宋,為上陣之人寫詞的保守文人,實在不多。若不是鄭智也有幾分才名,還身為文官,王漢之只怕也是懶得多搭理的。即便是來救江寧的,也不過一頓酒菜,囑咐一番,哪裡還有這些節目。
不得片刻,吳用便上得樓來,又到鄭智下首坐好。
鄭智看得吳用一眼,吳用附耳稟道:“相公,已然談好,明日他會到知府衙門來交貨。”
鄭智點了點頭道:“明日便託這人把話語傳出去,江寧府所有要拋售的布匹綢緞,我們都買下來。”
吳用拱手答道:“相公,我已經與那人說了,託他與周遭之人傳得此言。”
鄭智看著吳用連連點頭,這吳用辦事當真不錯,便是鄭智一語,吳用不需吩咐也能猜出其中深意。交代事情與這樣的聰明人,實在省心省力。
吳用見鄭智投來一個褒獎的眼神,又拱手來謝。心中也是極為受用,聰明人便是需要別人對自己的聰明認可,這便是最大的成就感了。
當然有時候這聰明也要有個度,過於表露,也是禍事,如三國楊修,便是先例。
王漢之詞作出來,也自有那雲姑娘來彈唱。
唱罷又是誇讚,王漢之倒是非常受用,文人之文,謀士之謀。得了認可,皆是如此。
第二日大早,知府衙門人滿為患,吳用也是忙得腳不著地。
大門口處,吳用一張座椅,一張條案,身邊幾口大箱子,箱子內都是明晃晃的錢。幾個軍漢守在箱子旁邊。
還有不少衙門裡的差人也跟這幫忙。商人越聚越多,貨物堆積成山。不斷往衙門府庫裡面搬運。
吳用一個一個接待著這些商人,昨夜那個姓鄧的商人也在一旁幫忙。價格卻是越壓越低,壓得這些商人滿臉愁容。好在現錢交割,錢貨兩訖。
這些人拿了錢自然就回家收拾細軟,帶著家眷往北去避難。
反倒這個姓鄧的商人似乎看出了一些端倪,竟然一直就在吳用身邊幫忙,並不急著回家收拾東西。
中午時分,稍得空閒,這姓鄧的商人開口問道:“吳學究,您買了這麼多貨,可是已經找好了車馬來運?”
吳用手中執筆,還在不斷記錄著今日貨物的數量,聽得一問,隨口答道:“此時哪裡有閒心運這些東西,便先寄存在衙門的府庫裡,以後再說。”
鄧姓商人心中一驚,似乎猜想到了一些事情,心中也在計較,為何這姓吳的學究便如此胸有成竹大量購買,難道這江寧城萬無一失?開口又道:“吳學究,這江寧興許轉眼就落入了賊人手中,買這麼多綢緞布匹,若是有失,損失慘重啊。”
鄧姓商人此話自然就是試探吳用,吳用何其靈敏,抬頭看了看此人,已然知曉他問話的意思,心中也不當回事,只笑道:“你若是不想賣了,我把你的貨物退給你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