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把美國人拉到自己一邊之後,提出一項建議,要幾個大國,也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在出現涉及到他們的爭議時不要投票。由於當時蘇聯是惟一的非資本主義大國,可以推斷,在這後面隱藏著一個企圖,即向蘇聯強加它無法接受的來自國際組織的決定。因為,美英在這個組織裡擁有絕對多數,他們隨時都能夠用來對抗蘇聯。蘇方最終保住了在安理會的“否決權”,但斯大林當然沒有忘記,倫敦曾經企圖將蘇聯置於易受打擊的地位。  
劃分“勢力範圍”(1)
丘吉爾與斯大林進行秘密談判,內容是一份十分骯髒的檔案,即戰後在東歐和巴爾幹地區劃分勢力範圍的比例。 雙方用一個個的百分比,便決定了這些國家數千萬人的命運。 1944年10月,在蘇聯與英國領導人的關係中似乎開始了一個新階段。丘吉爾第二次訪問莫斯科的主要議題是波蘭問題。英國首相竭力使蘇聯政府首腦相信,他將盡最大可能,說服在倫敦避難的波蘭流亡政府接受蘇聯的要求。這可以使得最終達成互相可接受的協議,並創造條件,使改組之後、願意與蘇聯建立睦鄰友好關係、按照“寇松線”承認蘇波邊界的波蘭政府,在紅軍解放華沙之後,遷到華沙來。雖然不能完全確定地說,這樣一來,波蘭的發展可能會按照芬蘭和奧地利的方式走,但是,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然而,在丘吉爾訪問莫斯科期間,波蘭流亡政府的總理米克拉伊奇科也呆在蘇聯首都,但他卻未能利用時機與蘇聯領導人達成協議。英國首相聲稱將盡力建議波蘭流亡活動家與莫斯科達成協議時是否誠實,或者他像美國人一樣,在幕後的談判中建議米克拉伊奇科不要讓步?然而,我覺得,斯大林當時更願意相信丘吉爾。無論如何,當時,莫斯科談判期間毫不拘束的氣氛透著相互信任。 正是在這種氣氛下,英國首相開始的一個話題,直到現在還引起歷史學家和記者們進行各種各樣的解釋和爭論。因此,儘可能詳細地重現1944年10月9日在斯大林辦公室發生的一切,是非常重要的。 當時,哈里曼是美國駐蘇聯大使,所以羅斯福委託他在丘吉爾與斯大林的談判中作觀察員。同時,總統在給蘇聯領導人的信中強調說,哈里曼不應該參加談判,美國將不認為自己與此次會談期間可能達成的任何協議有任何關係。所以,哈里曼沒有參加所有的談判,雖然英國首相讓他知道發生的一切。 這裡所說的那次談判期間,不僅沒有美國大使,甚至沒有陪同首相來訪的英國外相艾登。蘇聯和英國領導人只帶著翻譯進行了單獨會談。 丘吉爾開始說,他認為非常重要的,是澄清幾個問題,有關這些問題兩國領導人最近一直在通訊。 “我願意討論任何問題。”斯大林說。 “有兩個問題,我們必須談,”丘吉爾開始闡發自己的思路,“其中一個是希臘,另外一個是羅馬尼亞。就這點,英國人並無特別的擔心。不列顛應該是地中海的一個大國,所以,我希望斯大林元帥承認我們對於希臘的發言權,因為我願意承認斯大林元帥對羅馬尼亞的發言權。” 斯大林對英國的立場表示理解,並表示,如果英國不能控制地中海的話,它將會有大麻煩。因此他同意,即丘吉爾在希臘有發言權。 “我以為,”英國首相接著說,“我們必須用外交術語表達這些東西,避免使用‘劃分勢力範圍’這樣的表述,因為這樣會使美國人認為是不體面的。一旦我跟您達成諒解,我會跟總統解釋明白的……” 斯大林提到了羅斯福的願望,即此次會談的任何決定將被認為是“初步的”。 “但是我跟您之間說,”首相接著自己的思路說,“美國為自己奪得了太多的權益,給蘇聯和大不列顛留下很有限的機會。我們之間可是有互助條約的……” 在這個表示信任和不無潛臺詞的交換意見之後,丘吉爾說: “我這裡有一份非常骯髒的檔案,其中包含著倫敦某些人的想法。”丘吉爾從貼身口袋裡掏出一張四疊的紙片。將紙片在桌上展開之後,他推給了斯大林: 文字無須翻譯。紙上內容的僅有幾行: 羅馬尼亞 俄國………………90% 其他………………10% 希臘 大不列顛…………90%(與美國協商) 俄國………………10% 南斯拉夫…………50% 匈牙利……………50% 保加利亞 俄國………………75% 其他………………25% 斯大林仔細地看了一遍數字,從青銅杯子裡拿出一枝自己喜愛的紅藍雙色粗鉛筆,在右上角劃了一個不大的藍色對勾。然後,一言未發,推回了紙片。 隨後是一段長時間的停頓。丘吉爾首先打破了沉默。 “將來會不會認為這是厚顏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