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討論他們提出的問題,包括波蘭問題和其他政治問題。阿斯塔霍夫說,蘇方提議逐階段進行談判,不必操之過急。然而,希特勒已經確定了9月1日入侵波蘭,對“分階段”討論的想法不滿意。8月14日,舒倫堡被指令通報莫洛托夫,稱柏林認為,“德蘇關係達到了轉折點”,“已經不存在德蘇之間現實的利益衝突”,“兩國在過去一直都是友好帶來好處,敵意帶來破壞”。接下來大使計劃要說的是,“英國的挑撥離間政策導致了一種局面,即有必要使德俄關係明朗化”。否則的話,在指令中說,“局面的發展將會使兩國政府無法恢復德俄友好,從而進一步共同解決東歐問題”。 正如我們所見,希特勒在這裡是大棒和胡蘿蔔同時使用:向斯大林許諾友好和新的疆土,同時以關係破裂相威脅。“各族人民領袖”依然繼續這個遊戲:在這一階段莫斯科對德國的建議態度審慎。莫洛托夫向舒倫堡宣稱,蘇聯政府雖然歡迎德國改善與蘇聯關係的願望,但不打算急於求成。人民委員解釋說,裡賓特洛甫訪問莫斯科“需要相應的準備工作,以便使交換意見更富有成效”。與此同時,在這次談話當中,莫洛托夫對德國和蘇聯互不侵犯條約表現出興趣。其中,人民委員詢問道,德國是否願意對日本施加影響以改善其與蘇聯的關係,並討論對波羅的海國家的保證問題。顯然,這裡的關鍵在於,在此前跟英法的談判中,蘇聯方面發現,倫敦和巴黎不打算向波羅的海國家提供保證,類似他們對波蘭那樣的保證。這個立場在莫斯科被判讀成,這是給希特勒有關沿著什麼路線進攻蘇聯,同時又不引起英法的敵對行動的一個暗示。現在,斯大林想要希特勒本人切斷透過波羅的海國家這條路線。 在計劃入侵波蘭時,德國政府的目標是消除來自蘇聯的威脅。而莫斯科則認為,互不侵犯條約可以使蘇聯在一段時間內避免納粹入侵的危險。8月16日,希特勒答覆說:德國願意簽署互不侵犯條約,並向日本施加壓力以求改善日蘇關係。他沒有直接提到波羅的海,但是委託舒倫堡告訴莫洛托夫,即根據元首的意見,“考慮到業已形成的局面以及局勢可能複雜化,因為德國不打算無休止地容忍波蘭的挑釁,最好就緊要問題對德蘇關係進行深入而迅速的澄清”。此外還通報說,從8月18日起,裡賓特洛甫願意隨時飛往莫斯科,擁有元首的授權討論全部問題,並且,如果必要的話,簽署相應的檔案。 如此堅決的態度給斯大林留下了深刻印象。因為他還沒有忘記,英法代表團是乘坐普通客車到達莫斯科的,並且還沒有任何授權。 同時,他發現希特勒急於求成,決定再來一番討價還價。莫洛托夫執行了他的意志,對德國大使說,在帝國部長抵達莫斯科之前,必須採取“一系列實際步驟”:簽署貿易和貸款協定,準備互不侵犯條約的草案,包括一項議定書,對德國此前所提建議的實質加以闡述。這樣,第一次提到了後來一直作為“補充秘密議定書”出現的檔案,直到現在,這份檔案依然引起熱烈的辯論。 在談判的這個階段裡,阿斯塔霍夫從外交舞臺上消失了。他做完了自己的事情,再也沒有用了。但是,正如斯大林喜歡說的一句話,他“知道得太多了”。這一點決定了他的命運。後來我們知道,阿斯塔霍夫被槍斃了。斯大林非常喜歡的那句中世紀名言再次得到證實:“只有死人是安全的”。 莫斯科還在把談判開始的時間往後拖。莫洛托夫向德國大使宣佈,裡賓特洛甫的訪問還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並且根本不能大肆張揚。舒倫堡把這個資訊傳回去的時候,裡賓特洛甫正在波赫特什塔根,元首位於阿爾卑斯山區的官邸裡。總是竭力討好上司的帝國部長感覺到此次他的使命並不令人愉快。真的,希特勒對舒倫堡報告的反應是大發雷霆。原來他預計不難說服的斯大林,正在用自己遲緩的動作打亂了所有的計劃。裡賓特洛普的莫斯科之行再也不能往後拖了。希特勒想在入侵波蘭之前跟斯大林達成協議。他的戰爭機器已經發動,更何況面臨著秋季道路泥濘的情況,入侵的日期延後,便意味著那一整套計劃面臨風險。   。。
斯大林與希特勒玩起了捉迷藏(2)
希特勒再次做出努力。8月19日,舒倫堡接到指示,立即拜見莫洛托夫,並向他通報,雖然德方更願意在“正常的條件下”,透過外交渠道舉行談判,但是目前形成的非常局面不允許這樣做。接下來大使被委託說明,德波關係在日趨惡化,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衝突,結果將導致公開的對抗。按照元首的意見,不能允許這種衝突給德蘇關係製造困難,此外,在給大使的指令中意味深長地強調指出,在這場衝突中“俄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