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為精確的比例,最後再進行充分鍛打形成有用的鋼坯。
這樣製造的鋼鐵實在不能說是現代意義的鋼鐵,好在總算是有了相當質量較穩定的雜鋼,至於什麼高爐之類的讓那些技師慢慢研究去吧。
首先以青銅鑄造炮管,這在當時是個成熟技術。它的柔韌及良好的散熱性實在是首選。裡面再給它在來上一層鋼管,現代火炮技術之中這叫筒緊身管,內外層管的過盈配合可以產生預應力,極大的提高身管的強度,四層筒緊身管下來包括最外形熟鐵所制的滿是縱向散熱條紋的散熱層和防止炮管彎曲的熱護套加在一起,比之這個時候的火炮還是輕了一多半。
下來減後坐力就相對簡單一些,炮口制退器,簡單實用,不過雖然會帶來煙霧、噪聲使戰場環境惡化,只好給炮兵們配備上耳塞身上本身就穿著護甲,這樣就好了許多。
帶彈簧的鐵製氣體緩衝器立在炮管兩側彷彿兩個大門牙,彈性炮架也可有效減少後坐力,橫楔式炮閂,絲制可燃藥包。由於還是滑膛炮,所以使用環狀尾翼大長徑比低阻型炮彈,為了減輕整體重量,沒有配備護盾,配備殺傷及爆破兩種炮彈。
本炮被命名為1647年雷神…l榴彈炮,口徑為100毫米,身管為二十五倍口徑,最在裝藥量發射底部排氣彈也就是火箭彈時,射程達1200米,普通炮彈最大射程1000米,雖然還是沒有紅夷炮射的遠,不過破片式炮彈的威力大家都知道。而且較為精確的機械式瞄具,極大提敲射擊準確度。
1647年雷神型榴彈炮每師裝備一個營,每連五門全營共計二十五門火炮(其中四個連裝備榴彈炮,其餘裝備100毫米火箭炮)。
過去一直使用的火箭炮也進行了改造,依然為三十發的發射箱。只不過發射管由過去的青銅製造轉換為鋼製,減輕了重量,並且收縮了發射管尾部,改進了火箭彈的彈形,以達到和榴彈炮通用的目的,射程也提高到450米,並被命名為1647年天火型,配備殺傷及爆破兩種炮彈。
1647年天火型…l火箭炮陸軍第一師裝備一個連,全連共計五門火箭炮。
海軍火炮分為60毫米、100毫米、150毫米三種口徑,當然150毫米大炮還在研製之中,將來會裝在巡洋艦各戰列艦之上,眼下的驅逐艦隻裝備60毫米、100毫米大炮。。
海軍火炮是一種加農炮,它的命名為1647年雷神…j加農炮。由於安裝在艦艇之上,所以重量並不是最大問題。六層筒緊身管,座落在一個帶有制退器的“之”字形炮架之上。兩副四根,豎在炮管兩側的後座減緩分力裝置是少不了的,而最低層的炮座之上還配備有導軌及無級變速的減速機,形成第三級減後坐力的裝置。
透過三級減後座裝置,保護座圈上的軸承不受損傷,座圈賦予大炮30度旋轉角度,由於使用了耳軸設計,又可使大炮具有正30度副15度的射界。全部透過手搖方向機控制,並配備簡易瞄準系統,可迅速反應,而且比之西洋海軍同期大炮的精度提高三倍以上。
海軍火炮全部為六層筒緊身管,並加強有熱護套,最外層身管具備縱向的梯形散熱加強筋。發射環狀尾翼大長徑比低阻型排氣爆破殺傷兩用炮彈,同時60毫米炮還配備有一定數量照明彈。
60毫米火炮最大射程600米,100毫米火炮最大射程1600米,150毫米火炮射程將提高到2000米以上,當然這個是預估,它還在研製呢,現在說起來為時尚早。
所有的艦艇還將配備數量不等的火箭炮,同樣海軍的火箭炮比之陸軍的火箭炮射程要遠得多,達到700米的距離,被稱為1647年天火…h型海中火箭炮。
這個裝備有兩個用途,一個是在海戰中的近戰一次齊射就可以把敵方的軍艦給打發了,尤其是現在西方各國使用的戰列艦,龐大而不靈活機動性極差,真要讓裝了火箭炮的小艦近了身,唯一結果就是船毀人亡。
另外一個作用,就是掩護登陸時對灘頭進行覆蓋射擊用的。當然這個時代裡還沒有二戰時那麼瘋狂的大西洋壁壘,所以對於灘頭支援的作用遠沒有軍艦上的100毫米加農炮的作用大。
事欲其工,必利其器,所以先介紹下火炮,要不看起來怕大家不爽。當然爽歸爽,爽完之後大家別忘了投票,讓不笑生也爽爽,謝謝大家!
友情推薦:九世平安大大的《我的岳父是呂布》海君大大的《甘露英雄傳》
……公告:網文聯賽本賽季海選階段最後三週!未參加的小夥伴抓緊了!重磅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