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之國,不僅有豐沛的資源,而且還深處內陸心臟,所以幾年前第一條鐵路通車後,李默就開始有意識的將一些重要工廠和研究所搬遷到這裡。
其中最大的就是新華第二航空研究所和成都飛機制造廠。
車隊進入了空曠的廠區後,幾架小巧的單翼飛機讓李默立刻〖興〗奮起來,經過一年的緊張試飛和改進,第一架F4A空軍型已經走下了生產線。
這是一款真正的戰鬥機,分別採用了750馬力崑崙二型液冷直列v型8缸和風神三型15缸星式風冷發動機,之所以同時採用兩種引擎不是因為李預設為自己的後勤太強大峽,而是考慮了耒來發動機技木發展需要多元化的折中產物。
和之前的F3雙翼禿鷹相比,F4可以說是集合了李默帶來的後世理念和十幾年來新華航空技術的結晶。
流線型機身,採用了下單翼設計,放棄了木板和帆布”全部採用了科學院最新研製更輕更堅固的鎂鋁合金”翼尖外緣從圓形改為了切尖造型,改善了機翼阻力,同時為了保證低速的機動性,又發明了更大更有力的開縫式襟翼,空軍液冷型號還額外加裝了發動機整流罩來改善氣動。
後三點可收放起落架,使得飛行時的阻力更小,加上封閉式座艙,和領先歐美的強勁發動機,採用了缸內噴油等技術後,使得它可以做任何動作而不至於漏油”同時也使得翼展11。5米,全長9米,空重1。35噸的F4A達到巡航120節/每小時和最大320節,每小時的速度。
除了機內油箱外,李默機翼油箱的概念也得到了應用,不僅讓航程大幅增加到1300公里,升限也達到了6000米。
之所以資料一下子大幅飆升,除了發動機技術在波斯和北非折磨近兩年後取得了突破外,更主要是的三葉不對稱螺旋槳的應用,其實早在發動機始終無法突破後”李默就苦思冥想歷史上還有那些航空技術是自己沒注意的,由於他真不太懂飛機,直到看到北非雄鷹連續發回電報說螺旋槳設計有問題的報告後,才想起自己的螺旋槳好像比二戰的飛機少了一個。
三葉螺旋槳技術並不太複雜,經過長時間的吹風實驗後,研究所立刻掌握了這項技術,由於是非對稱的”所以不僅可以減小發動機振動,使得飛機更安靜,保證飛行平穩性外,也可以提供更大的拉力,所以一下子就把發動機的能力發揮了出來”要不然按照阿德爾他們的實驗,如果繼續用雙葉對稱槳,那麼起飛重量,速度和機動力至少下降三成。
飛機效能的突破,使得飛行研究所在內部佈置上也遊刃有餘起來,四挺12。7毫米由大毒蛇改進來的航空機槍”兩門在機頭同軸佈置,兩門在機翼根部位置,總備彈達到了1800發。
雖然裝備部正在研製25毫米機炮”但目前來看趕不上進度了,不過就目前的形勢來看”四門機槍的佈置也足以橫掃天空中那些木頭架子了。
先進的短波電臺,無線電導航儀等裝置,陀螺儀等裝置,讓飛機不僅外部優美,內部也充滿了時代感。
最後等看完F4A的飛行表演,李默手癢下還親自駕駛了一番,由於是新飛機,雖然大家有信心,但還是嚴格讓皇帝陛下不準做大機動動作。
等李默從飛機上下來,立刻想到了二戰初期橫掃天空的〖日〗本零式戰鬥機,可以說新華目前的這架F4,絕對能迷你版零式,不僅僅因為它外形比較像,更因為他將會讓各國都體驗到後世二戰初期美國拿零式束手無策的尷尬。
體驗了一把新飛機後,李默又參觀了實驗室中正在裝配等待試飛的F4C和F4AD兩種延伸型號,c型其實海軍空戰型,根據李默想法研製了摺疊機翼,加固了起落架和機身結構,但也因為這些機身重了不少,效能比空軍型差一些。
至於F4D,則是專用的攻擊機,無論是翼展還是長度都加大了不少,主要是為了載重後獲得更好的空氣效用,由於空軍和海軍的要求差不多,所以暫時還沒有細分,不過考慮到正在研製的航空魚雷重量可能將達到700公斤,還要搭載兩位飛行員,如果再使用摺疊機翼的話,可能將導致重量太大飛不起來,所以F4D的機翼暫時不能摺疊,必須等配重試飛後才能最終決定。
除了最關心的F4外,李默還參觀了其它的各類飛機,說實話很多讓他這位穿越者都大驚失色,比如你見過裝8臺螺旋槳的恐龍嗎?
不過李默沒制止這種誇張的奇思妙想,反而大大鼓勵了一番,其實在放開了國內民用飛行市場後,民間已經出現了大量的個人飛機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