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來全境發往西部的軍用專列不過3200輛,只有新華同時期的七成,每天27列。
是美國運輸能力不夠?或者是鐵路托拉斯們不合作?要不就是美國認為西海岸還沒到關鍵時候?
都不是,論鐵路里程新華倒是比美國差不了多少了,但論機車擁有量卻只有美國的7成,之所以造成這麼大差距,是因為美國的動員能力開始出現問題!
雖然這個資料可能不準確,但卻體現出了這些國家和民族的凝聚能力,這不是實力造成的,而是各國百姓對待戰爭的態度的體現。
除了這個數字外,還有一組有趣的數字,德國宣戰十天內,總計動員了300萬預備役,新華是450萬,而美國直到加入戰爭後第三個月才招滿首批400萬士兵,除去各國的人口比例,國內雖然低於德國,但卻遠高於美國。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和國家實力倒掛的現象,深層原因是普通美國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戰爭,缺乏戰爭底蘊是這個新興移民國家最大的問題,當他們吃得肥頭大耳,開始抱著滿屋子金銀狂歡時,對旁邊忽然來個了拿著刀的鄰居顯然很不習慣。
反觀自己這邊,國人骨子裡都浸透著祖輩的鮮血,白起、李牧、霍去病等等這些響噹噹名字在民間幾乎婦孺皆知,人們記住最多,野史雜記最喜愛的,無一例外都是戰爭和軍人。
千年滄桑的神州大地,本身就是一部戰爭史,和骨子裡依然存在皇權思想的新華相比,美國只是個沒有底蘊的移民國家,東西方的文化和價值觀差異導致了對待戰爭的態度截然不同,雖然在皇上提出決戰境外的作戰理論和思想後,這次大戰幾乎沒有波及到國境線內,但無數華夏兒女卻並沒有放鬆警惕,何況皇上還故意利用了報紙、電臺等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