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與趙光義這些年在官員中悉心經營的人脈關係也有著直接關係。
二、趙光義的競爭對手————趙德昭和趙德芳與趙光義相比幾乎毫無優勢。首先趙光義在文武百官和禁軍中的威望和能力遠在兩個侄子之上,對於大部分官員和禁軍將士來說,更願意選擇趙光義當皇帝,畢竟五代亂世過去的時間不長,在五代期間,因為擔心兒子年幼,能力不足以守住江山,而將皇位傳給弟弟的可是不少,所以趙光義接任皇帝對於官員、軍隊甚至百姓都感覺更加放心和理所當然,畢竟北方契丹還虎視眈眈的盯著大宋,只要大宋露出軟弱的一面或者任何破綻,都會數十萬鐵騎南下,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人願意自己的皇帝是個無能之輩。
此外,也是最主要的————魏王趙德昭被隨著趙匡胤西巡祭天的十多名大臣和數十名太監宮女指定其為殺君謀反的幕後兇手,且如今失蹤定義為畏罪潛逃。而小皇子趙德芳還年幼也就算了,如今還處於重傷的狀態之下。
在這樣的情況下,除了與趙光義有仇,比如趙普、葉塵二人代表的勢力之外,也就那些對趙匡胤死忠心腹的少部分人,因為懷疑趙光義才是弒君兄手有所牴觸之外,其它絕大部分臣子、武將都對選擇趙光義當皇帝沒有什麼心理負擔,甚至擁護。
所以,趙光義雖然是弒君謀反上位,但因為謀劃巧妙,且種種有利因素的機緣巧合,反而使其隱隱有眾望所歸的架勢。
在如此情況下,樞密院使曹彬又辭了官,趙光義調動軍隊就很容易了。即使有武將心中有所想法,也要掂量掂量事後趙光義的報復,而不得不聽話。
不過,雖說如此,但是因為城防軍統帥是向來對趙匡胤極為忠誠的党進,且党進與趙光義曾經起過矛盾,之間的關係並不融洽。所以,即使在早上大朝會上,党進並沒有隨曹彬和薛居正那樣站出來,但還是被趙光義給軟禁起來。且趙光義還將城防軍統帥換成年初在他百般拉攏之下已經暗中投靠與他的樞密院籤書院事曾尚飛。
但就算這樣趙光義還是不放心,因為曾尚飛投靠他時間較短,還不算是真正的心腹,若非他在軍中拉攏的人有些少的緣故之外,他也不會用曾尚飛。再加上誰都知道城防軍和十三城門司對皇帝陛下最為忠誠。
所以,最終趙光義還是對京都進行了換防。
…………
…………
馬蹄急!
長街之上,那開封府的府兵已經拉起了長長的封鎖線。而就在這封鎖線之外,急促的馬蹄聲從長街遠處傳來,隨後就看見一隊隊鎧甲鮮明的騎兵長驅直入而來,在封鎖線後人頭攢動的京都百姓眼皮之前疾馳而過!
開封城外十萬禁軍那獨特的鎧甲裝束格外醒目,只要是京都百姓或者在京都討生活的人沒有不認識的。但是能夠分清十萬禁軍編制所屬的就不是尋常百姓能夠做得到的人。
十萬禁軍由四個部分組成,分別是上四軍、殿前司三軍、步軍司三軍、司軍司兩軍,共十二個軍團。
其中所謂上四軍便是捧日、天武、龍衛、神衛這四個大宋最精銳的軍團,此四個軍團各分為左右廂,每廂各設三軍,每軍五指揮。
殿前司三軍是神勇、宣武、驍騎這三個軍團,各分為上軍和下軍,每軍十指揮。
步軍司則由寧朔和驍勝、虎翼三個軍團組成,其中寧朔和驍勝各有十指揮;而虎翼則分左軍和右軍,各有五軍,每軍十指揮。
馬軍司的雲騎軍和武騎軍,各有十指揮。
各軍團的領導機構,均是以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和都虞侯為正副長官。
此時進入城內,代替城防軍的是馬軍司的武騎軍和雲騎軍,各五千人,武騎軍都指揮使為劉守忠,雲騎軍都指揮使為李繼隆。兩軍都是以騎兵為主。其中武騎軍是重騎兵,而云騎軍為輕騎兵。兩軍分別是從南北兩門進入。
此時從南門進入雲騎軍,馳騁在隊伍最前列的,正是雲騎軍都指揮使李繼隆。
李繼隆是大宋開國名將李處耘之子,參與平定後蜀的戰爭,立下軍功,一路升遷至雲騎兵副都指揮使的位置上。但就一天前,他的上司雲騎軍都指揮使容突發急病,回府養病。趙光義一道軍令,便直接將李繼隆升為雲騎軍都指揮使。
趙光義之所以如此信任李繼隆,是因為李繼隆的妹妹是趙光義的妻子,在原本歷史上也就是後來的明德皇后。
這位未來的國舅,並非是無能之輩,相反他極善騎射,多智謀,是大宋軍中頗為有名的儒將,此時他面容嚴肅凝重,策馬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