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已經不是楊繼業和高懷德的第一次正式交鋒,無所謂誰強誰弱,端看你臨戰的技巧、心態、意識、裝備,和手下兵將的素質,沒有人全靠硬打硬拼,除非你數倍於敵,且全不在乎己方的傷亡。楊繼業雖然以守聞名於世,但顯然攻的能力也不弱,而高懷德以善攻出名,此刻卻正好掉了個,善守的在攻,善攻的在守。而且他們攻或守的本領都不弱於他們本來的專長。
所謂名將,本就如是,攻守兼備,能守能攻,楊繼業以善守而聞名於世,只是因為他以前所保的北漢國力太弱,無法給他攻的機會。而高懷德以攻名揚天下,不是他不善守,而是他在這十多年中,在趙匡胤麾下,到處攻伐,壓根就沒有守的機會。
這一場大戰,廝殺三個時辰,直至風起雪飄方止,雙方死傷數千,楊繼業一聲令下,鳴金收兵,葉塵一方大軍迅速後撤,高懷德長鬆了一口氣,來不及休息,迅速整軍,急急東行。
不提戰馬在戰鬥中的作用,就算它僅僅只能起到代步作用,在這莽莽雪原上,一方只能用雙腿趕路,一方可以積蓄體力,直到迎戰時爆發,這是多大的差距。更別說高懷德一方宋軍糧草將盡,軍衣不暖,若不盡快上路回到慶州,僅是這西北凜冽的風雪就能把他們的戰力消磨殆盡,四萬西北邊軍,毀於一旦也不是沒有可能。
所以,高懷德明知楊繼業或者葉塵不讓其麾下大軍與他們生死對決,是存著消耗他們體力、士氣和戰鬥意志的打算,但也不得不硬著頭皮趕路。
這便是陽謀,即便你明知道對方是怎麼做的,有什麼目的,你也無從化解、無破綻可尋,無懈可擊。明知是計,還是不得不往裡鑽。
正如眼前這場大戰交兵正酣的時候,葉塵治下除夏州還有一萬新兵之外,銀州、靈州等六州的守軍幾乎已傾巢而出,說這六州現在已成了一座空城也不為過。這個時候只消派出三五千兵就能輕易奪取任何一個州城,但是高懷德就算知道了也無計可施,他這裡兵馬一動,胡三光情報司的探子就能及時精準掌握,葉塵治下大軍自然會相應調動,且又有騎兵優勢,高懷德派人回去就是送羊入虎口。
…………
…………
如此這般,大軍漫漫,一路上楊繼業陰魂不散,兩軍且戰且走,大小戰事也不知經歷了多少,直到第二日,攻擊才突然停止。再往前便要離開荒原,進入葉塵所言的那片無名山區。一旦進入山區,大多都是騎兵的葉塵一方就難以發揮他們的優勢,而且西北邊軍還能夠就近籌集到一定的糧草,相對來說西北邊軍也就安全了許多。
馬車中,感覺自己的身體快要抗不住的高懷德沉沉思索著。他並不認為到了這裡就安全了,出不認為葉塵會這麼輕易放棄重創他們的機會————如果這四萬西北邊軍受到重創,短時間內朝廷便無法再對河西葉塵用兵了,葉塵勢必順利建國且得到了一段穩定朝局和大力發展工商,招兵練軍的大好時機。
所以,高懷德認為葉塵必然會不惜一切,在他們逃進山地之前儘可能的打擊他們,削弱他們,直至剷除他們。
事態已經發展到眼前這般糟糕,高懷德反而漸漸釋懷,他一生戎馬,年過花甲,不要說被他消滅的軍隊,就算是亡在他手中的大小王國,生擒的皇帝君王也都有過。這一生已經輝煌過了,復有何憾?如今他雖敗了,非戰之罪,而是因為前期皇帝陛下中了葉塵之毒,朝廷上下投鼠忌器,錯過了最好時機,導致如今葉塵做大、坐穩西北。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西北王。
既然事已至此,如今高懷德再憤怒、再悔恨已經毫無益處,他最明智最正確的做法便是苦思對付葉塵的良策,並將其呈於天子和朝廷。
“葉塵狼子野心,已成我大宋心腹大患,甚至遠超北方契丹。望陛下和朝廷諸公能夠慎之對待。葉塵麾下八萬党項鐵騎悍勇,民風使然,然其武勇,非不可敵也。唯河西形勢,地廣人荒,党項人善馬戰,我軍若出兵攻伐,短時間內不能敗敵,敵堅壁清野,後斷我糧道,疲我軍伍,未知何謀可以捍禦。然,以葉塵之能力,其勢力每日一增,每月一變,萬萬不可拖延,否則終成大禍。”
這第三更晚了一些,是因為我們家網突然斷了,非常抱歉,整了好長時間才弄好。不過還有第四更,一次性上傳————————————
第六百九十四章 追戰(下)
“故臣以為,誅殺葉塵宜急不宜緩,但卻要準備充分,若有八備,當可謀之。其一,徹底控制麟府楊家,因為麟府楊家與叛臣楊繼業為至親,有叛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