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騎兵的前軍正在布馬懸陣,這是昔年漢驃騎大將軍霍去病研究出來的一種騎兵突擊戰術,一個個騎兵錐形陣正在有序的排列開來,前後、左右、不同兵器的使用,各騎之間的間隔便也不同,戰馬之間留出了足夠的空隙,使他們發起衝鋒時,故意使得敵軍步卒可以閃躲讓路。
但是……騎兵隊伍也是幾十排甚至上百排的,而且每一排騎兵都是錯列的,一旦讓他們發揮出衝擊威力,他們可以像除草機一樣,掃平眼前的一切。宋軍要訓練一個合格的弓兵耗時良久。不過契丹沒有專門弓箭手,因為草原上的騎士人人都是善射的弓手。
“鏗鏗鏗鏗……”宋軍從前方開始,槍兵鐵甲鏗鏘,手執櫓盾長槍,排著密密麻麻的陣形,足足有五十多排,近百列,長槍高舉,森然如鐵林一般,凝重蕭殺的走上前來,隨著一聲大喝,所有交錯排列的兵卒陡然停下,單膝跪地,長槍前指,排成了一個立體防禦的槍陣。
槍陣兩翼,在策先鋒陣翼護之下的投槍手和步弓手也排著整齊的佇列大步向前,這麼近的距離,快馬一衝就到,他們只有射三箭,投兩槍的機會,是以各軍陣中間給他們留下了退往中軍大陣的通道,中軍大陣是中空的,步軍槍刀手以密集的陣形排成了一個方方正正的大陣,隨時可以開“門”放他們退入,外設刀槍,內輔弓弩,介時仍可配合作戰。
對面,契丹鐵騎的錐形車懸陣也已佈置停當,排在最前列的,是得勝鉤上掛著鏈錘、狼牙棒、大戟、火叉等重兵器的戰士,重兵器都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此時他們已執弓在手,一手緩緩探向肩後的箭壺。再往後看,彎刀如草,道道反光似河水鱗光,中軍陣中,一面狼頭大旗筆直地豎起。
而契丹左後側有一山坡,後面藏著五千敢死精騎,隨時準備尋找時機,從宋軍側面衝營,直殺宋帝所在中軍。
蕭皇后站在後軍戰車之上,一雙妙目掃過全軍,看向宋軍,素手向下狠狠一劈,一雙嫵媚的明眸中便透出一股殺氣。
“嗚……嗚嗚………”數十支牛角同時吹起了蒼涼激越的號角聲。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與此同時,對面的宋軍也不失時機地擂響了戰鼓。
“殺!”十萬人喊殺聲猶如驚雷,萬箭齊發,遮天蔽日,天空的陽光都為之一黯。
葉塵和羅耀順眼見戰陣已成,大戰開啟,反而不敢上前,擔心衝亂戰陣,所以帶著兩百騎兵立馬宋軍東面山破上,只見箭矢穿稜,如飛蝗一般鋪天蓋地,契丹鐵騎策動,如滾滾洪水,對面宋軍猶如一塊塊峙立不動的巨石山峰,眼看這洪水便要與巨石山峰就要碰撞在一起。
“唉!以步兵為主的兵種對以騎兵為主的兵種,其實未必不能戰勝,如果是在山地、峽谷、沼澤地帶說不定還能大佔上風,可是如今在平原曠野上,我軍便是很吃虧的。尤其是我軍對敵騎兵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勝了難追、敗了難逃。因此官家才指揮我軍陣營採用守勢以耗敵銳氣,同時集中我軍那五千左翼的騎兵,從側面進行衝殺騷擾。”羅耀順神色肅然凝重,有些擔憂的對葉塵解說道。
而幾乎就在羅耀順話音剛落,果然宋軍左翼五千騎兵甫一臨戰便衝了上去,不斷意圖牽制契丹右翼騎兵,但卻不與他們正面相戰。
而步兵方陣則在承受了敵騎的第一輪猛烈撞擊之後,開始步步前進,向騎兵中軍突進。這個行進速度很慢,他們必須在緩慢的行進過程中保持長槍如林的密集陣形,才能抵消契丹的騎兵衝擊優勢。
ps1:不管是誰,寫歷史類小說,除非寫的是架空類歷史,否則都需要查閱大量資料,要知道參與戰爭、事件的歷史人物名字,在穿越之後還沒有改變歷史的情況下,要基本保持歷史。而這些歷史資料的來源,除了各種歷史書籍之外,便是一些古人所寫的傳記類小說,但放在一個朝代,或者一個時期,有時候翻遍所有資料,就那一本可供參考的資料或者傳記類小說,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隻要寫這時期歷史小說的,一些內容必然會類似甚至類同。所以,大家若是感覺在其他小說中看了與本書偶爾有類似內容出現,這並不奇怪,這是歷史類小說的特點。比如寫唐朝玄武門之變,不管是小說,還是電視劇,還是電影,這些年來,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ps2:我知道作者與作者之間是有競爭的,但這些天有三個號給我留下了侮辱性的評論,比如其中一個說這書的名字是狗屎,內容肯定也是狗屎。我就無語了,說實話,這名字我雖然也不是很滿意,但卻是編輯最後給我定的。可是讓我感覺氣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