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有所矛盾。對他而言,柏拉圖哲學與天主教教義的相似之處是很明顯的,以至於他認為柏拉圖一定知道舊約的故事。這點當然很不可能。我們不妨說是聖奧古斯丁將柏拉圖加以‘基督教化’的。”
“這麼說,他開始信仰基督教以後,並沒有把哲學完全拋到腦後是嗎?”
“是的,但他指出,在宗教問題上理效能做的事有限。基督教是一個神聖的奧秘,我們只能透過信仰來領會。如果我們相信基督,則上帝將會‘照亮’我們的靈魂,使我們能夠對上帝有一種神奇的體悟。聖奧古斯丁內心深處一直覺得哲學能做的有限。他的靈魂一直無法獲得平靜,直到他決定成為基督徒為止。他寫道:‘我們的心無法平靜,直到在你(天主)中安息。”’“我不太明白柏拉圖的哲學怎能與基督教並存,”蘇菲有點意見,“那關於永恆的理型又怎麼辦呢?”
“聖奧古斯丁當然認為上帝自虛空中創造了世界,這是聖經中的說法。希臘人則比較相信世界是一向都存在的。不過,聖奧古斯丁相信,在上帝創造世界之前,那些‘理型’乃是存在於神的心中。
因此他把柏拉圖所說的理型放在上帝的心中,藉此儲存了柏拉圖有關永恆理型的看法。”
“他很聰明。”
“這顯示聖奧古斯丁與其他許多教會領袖是如何努力將希臘與猶太思想融合在一起。就某一方面來說,他們是同時屬於兩種文化的。在有關惡的問題上,聖奧古斯丁也比較傾向新柏拉圖派哲學韻看法。他和普羅汀一樣相信邪惡是由於‘上帝不在’的結果。邪惡本身並不存在。因為實際上,上帝創造的事物只有好的,沒有壞韻。聖奧古斯丁認為,邪惡是來自於人類的不服從。或者,用他的話來說:‘善的意念是上帝的事功,惡的意念是遠離上帝的事功。,”
“他也相信人有一個神聖的靈魂嗎?”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聖奧古斯丁主張上帝與世界之間有一道不可跨越的距離。在這方面他堅決支援聖經的說法,反對普羅汀所說‘萬物皆為上帝的一部分’的主張。不過他仍然強調人是有靈性的生物。他認為人有一具由物質造成的軀體,這個軀體屬於何為蟲蛾鐵鏽所腐’的物質世界,但同時人也有靈魂,可以認識上帝。”
“我們死了以後,靈魂會怎樣呢?”
“根據聖奧古斯丁的說法,自從亞當、夏娃被逐出伊甸園後,全人類都迷失了,不過上帝仍然決定要讓某些人免於毀滅。”
“如果是這樣,他大可以拯救所有的人呀!”
。“就這點來說,聖奧古斯丁否認人有權批評上帝,他引述保羅所寫的《羅馬書》中的一段句子:‘你這個人哪,你是誰?竟敢向神強嘴呢?受造之物豈能對造他的神說:你為什麼這樣造我呢?窯匠難道沒有權柄,從一團泥裡拿一塊做成貴重的器皿,又拿一塊做成卑賤的器皿嗎?’”
“這麼說上帝是高高坐在天堂裡,把人類當成玩具,一旦他不滿意一件造物,就把它丟掉。”
“聖奧古斯丁的觀點是:沒有人值得上帝的救贖。然而上帝到底還是決定拯救某些人,使他們免下地獄。因此,對他而言,誰會獲救,誰會受罰,並不是秘密。這都是事先註定的。我們完全任憑他處置。”
“這樣說來,從某個方面來看,他又迴歸到古老的迷信去了。”
“也許吧。不過聖奧古斯丁並不認為人類應該放棄對自己生命的責任。他教導眾人要有自己就是少數選民之一的自覺。他並不否認人有自由意志,只不過上帝已經‘預見’我們將如何生活。”
“這不是很不公平嗎?”蘇菲問。“蘇格拉底說我們都有同樣的機會,因為我們都有同樣的知識。但聖奧古斯丁卻把人分成兩種,一種會得救,一種會受罰。”
“在這方面你說對了。一般認為,聖奧古斯丁的神學脫離了雅典的人本主義。但是,將人類分成兩種人的並非聖奧古斯丁。他只是解釋聖經中有關救贖與懲罰的教義罷了。他在《上帝之城》(TheCity ofGod)這本著作中就這點做了說明。”
“書裡說些什麼?”
“‘上帝之城’或‘天國’這個名稱來自聖經和耶穌的教誨。聖奧古斯丁相信,一部人類史就是‘天國’與‘世俗之國’之間奮戰的歷史。這兩‘國’並非以政治區分,它們互相爭奪對個人的控制權。
‘天國’或多或少存在於教會中,而‘世俗之國’則存在於各個國家,例如當時已漸趨沒落的羅馬帝國中,這個觀念在中世紀期間變得更加清晰,因為當時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