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小政權,而且將軍分封在各地的一大批守護大名的威信也急劇下滑,原本輔佐守護的“守護代”和各地豪族,崛起成為新大名。實力派武士、僧兵、農民、城市自治團體也都紛紛趁亂而起,一種被稱為“下克上”的運動在全國擴散開來。那些仍然能夠固守實力的守護大名則成為地方軍閥。
室町幕府由此步入不可遏止的戰亂期,時人將之稱為“戰國”時代。
那些磨刀霍霍、招兵買馬準備參與新一輪競爭的大名被稱為“戰國大名”。一種新的政權形式——“戰國大名領國制”誕生了。
從此,日本歷史上的許多豪傑應運而生,無數割據勢力旋起旋滅。
重新統一日本的歷史任務,奇蹟般地落到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一個並不起眼的小領主肩上——他就是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有可能是皇室後裔平氏後人,他於公元1534年7月出生於尾張國,是家中嫡長子,幼時便對傳入日本的歐式火繩槍頗感興趣。父親織田信秀被當地人譽為“尾張之虎”,在尾張一帶擁有超過該地一半的領土,為其後人奠定了發展的根基。父親死後,織田信長經過與胞弟的兩輪骨肉相爭,以及一系列族內、族外的*戰爭,成功獲取整個尾張國的支配權。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一 日本特色的改朝換代(2)
公元1560年6月12日,二十六歲的織田信長抽調五千兵馬中的一大部分,主動挑戰另一位戰國大名今川義元,而今川義元的有效支配兵力至少為兩萬五千人。
在桶狹間,少而有謀的織田信長髮動奇襲,致使今川義元戰死在陣前。
桶狹間一戰,今川軍潰敗。之後,今川家勢力甚微。這一戰不僅奠定了織田信長的聲望和根基,而且使得原來受今川家支配的三河國大名德川家康也取得了獨立成長的空間。因為暫時存在共同的利益關係,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結成“織德同盟”。
織田信長經過長達二十二年的苦心經營,不僅各路軍閥被其成功蕩平,而且室町幕府的末代將軍也被他從京都流放。織田信長完成統一大業就在眼前。
歷史充滿偶然,織田信長試圖“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中道崩亡。
公元1582年6月2日拂曉,其部將明智光秀髮動叛亂——明智光秀以一萬三千軍力突襲在京都本能寺短暫逗留的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當時僅帶一百多位隨從,織田信長兵敗後自殺。時年四十九歲。
亂兵之下,織田信長不僅在死前計劃焚燬自己的屍體,還有心愛的茶具。
明智光秀所率領的那一萬多名武士,絕大多數並不知道自己所圍攻的物件是織田信長。
應該特別指出的是,織田信長在生前對西方文化和物質充滿興趣,並且不僅僅停留在感興趣層次。
公元1580年,也就是織田信長去世的前兩年,傳教士歐岡蒂諾拿著地球儀,向他講解地球是圓的。織田信長在眾家臣還目瞪口呆之時,卻十分肯定地說,有道理!並且對“南蠻品”——實為歐洲貨物很是喜歡。在閱兵中,織田信長經常穿絲絨外套、戴西洋帽子。在戰場上,也會穿著“南蠻鎧甲”。他的一名隨從甚至是非洲黑人。
織田信長的被刺除了其個人性格原因,比如易怒,動輒斥責下屬之外,更為根本的一個因素在於,“戰國”之“亂”並非一人一事可以解決,需要一個艱難的過程——參與圍攻織田信長的人,大多都是他在後期戰爭中發展來的家臣,他的前期家臣對他還是很忠誠的。
織田信長雖死,但他已經統一了日本大半,而最終結束戰國亂世的是其麾下愛將——豐臣秀吉,他後來成為1590~1598年期間日本的實際統治者。
豐臣秀吉出生於織田信長的發跡之地尾張國,但其父本為下級武士,但最終落迫於鄉間務農。豐臣秀吉幼時身材瘦小。十七歲那年,他以“足輕”(臨時徵集的步兵)身份成為織田信長的部下,他的聰明才智和忠於職守很快展露無遺,頗得織田信長的信任。織田信長經常以“禿鼠”稱呼他,不吝於對其超擢提拔。
公元1560年左右,豐臣秀吉成為足輕“組頭”,並參與了使織田信長一戰成名的“桶狹間之戰”。二十年間,豐臣秀吉在戰爭的磨練中一步步成長,尤其擅長打攻城戰,成為協助織田信長進行軍事擴張的左膀右臂。
織田信長遇刺之時,豐臣秀吉正率兵在外攻城略地,三天後他才得到訊息,他立即率兵以日行百里的速度折回京都,突然出現在叛軍面前。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