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國書一併交給日本太宰府。在透過大化改新建立起律令制國家之後,太宰府是天皇朝廷派駐九州掌管對中國和朝鮮外交事務、軍務及九州政務的官署,是名副其實的“天皇之遠廷”。
隨著律令制國家的衰敗,朝廷權威的喪失,太宰府的對內職能有所削弱,但一旦有涉外事務發生,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其對外視窗職能便凸顯出來。
高麗使團希望日本能儘快給予答覆。
當地官員自然無權裁決,甚至沒有權力去拆看國書的內容,他們將國書送往鎌倉幕府。幕府上層看到國書後傻了眼。
忽必烈在國書上這樣說道:
大蒙古國皇帝奉書日本國王:朕惟自古小國之君,境土相接,尚務講信修睦。況我祖宗,受天明命,奄有區夏,遐方異域,畏威懷德者,不可悉數。朕即位之初,以高麗無辜之民久瘁鋒鏑,即令罷兵還其疆域,反其旄倪。高麗君臣感戴來朝,義雖君臣,歡若父子。計王之君臣亦已知之。高麗,朕之東籓也。日本密邇高麗,開國以來,亦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尚恐王國知之未審,故特遣使持書,佈告朕志,冀自今以往,通問結好,以相親睦。且聖人以四海為家,不相通好,豈一家之理哉。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圖之。不宣。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三 忽必烈很生氣(4)
在忽必烈的詔書中,一開頭就以小國稱呼日本,最後更是以“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圖之”結尾,即朕不願對日興兵,但迫不得已之時還是會這麼做——顯示出十足的威嚇意味。
直到今天,日本東大寺還存有這一國書的抄本,日本人稱之為《蒙古國牒狀》。
但是在當時,什麼是“大蒙古國”?該國能使“遐方異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