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白、破舊的衣上,他終於來到了齊國的都城……臨淄。
六、 管仲赴齊 洞簫古琴
※※
管仲來到齊都臨淄,面對街衢熙熙攘攘的人流,感受著他預料中的迷茫,那個時候沒有科舉制度,要成為諸侯身邊的臣子,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先成為朝中公族或某位大臣的家臣、舍人、門客,然後被引薦,春秋晚期的孔子走的正是這樣的路;二是朝廷因為某人的名氣和專長而被起用。兩種機會都需要時間和機緣,與管仲一前一後來到齊都臨淄尋找仕途的,還有後來成為春秋秦國名相的百里奚,可是,管仲與百里奚未曾謀過面,當時,他們都是不起眼的一介草民,誰也不會去在意他們。
管仲來到齊都,一晃就是兩年過去了。
這兩載,為了生存,他什麼活都幹,廣交三教九流,也跟著陶商、鹽商、皮貨商等朋友,一起到齊都以外的地方去進貨或者售貨。幾乎走遍了中原列國,每到一處,他總是記錄下道途之險易,民情之好惡,百姓之溫飽,政情之安危。
然而,每當齊都有重大活動,管仲還是有意識地留在齊都臨淄,尋找躋身齊國政壇的機會。可不,齊都舉辦廟會,管仲以擺攤賣貨的方式來到了廟會。
廟會的街路還蠻長,在小山麓下,可謂是:半是山色半是街。
廟會正街闊有四十多步,一直延伸到城隍廟根,街頭兩旁的最高大屋宇的山牆上,懸掛著珍禽標本以及漂亮的羽毛,還有那虎豹等奇獸的皮張,這恐怕是當時*上最豪華、最漂亮的裝飾廣告了,顯出威風的氣勢和豔麗的風情,路人總要在此駐足流連觀看一會。
廟街兩旁重重錯落著街店,這些店鋪各賣各的貨物,有賣衣裳布匹、糧米油鹽、箱櫃凳椅的,也有賣蒲合、簟席、屏幃、洗漱、鞍轡、弓劍的,還有賣時果、臘脯之類的店鋪和貨攤。走到廟殿附近,擺攤設點和挑著貨郎挑子的生意就更是熱鬧,交易著蜜煎,筆墨、村姑繡作、領抹、花朵、珠翠頭面、香藥之類商品。
逛廟會的各色人等,既有街民、船伕、商人、藝人、工匠、鏽女、巫師、郎中、算卜、乞丐,還有挑擔、抬轎、拉車、駕馬,推車的熙熙攘攘,時而可以聽到各種吆喝聲,哼在嘴邊的小曲小調聲。還可以見到做燒烤、小吃的,間或,還有絕活雜耍,好不熱鬧。
管仲找了一塊靠井口不遠的草地擺下攤位。
管仲擺的攤位別具一格,他很細心地佈置一番,他先插上兩根蠻高的粗竹竿,兩根竹竿間繫上麻繩,麻繩下懸掛著由文婧所畫的一方方雙魚圖的頭巾,隨微風飄動的頭巾充滿生機,像一面面招旗。一方方頭巾下面是管仲要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