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3 / 4)

小說:俗眼看紅樓 作者:老山文學

要說通,出家人也可入世,要說不通,世上動不動就犯酸的人也有的是。對衣食父母拿搪,對老闆亂冒專業術語的,都屬於這一類,所謂“夾生飯”,因為欠了火候,倒不如純生白米還有慢慢造就的機會。

末尾,送大家一個小笑話,大家通常以為曹雪芹不懂幽默,說《紅樓夢》裡的嘲謔無味,一本書翻爛了,只發現一位姓王的老道士有趣。卻說寶玉到天齊廟燒香還願去,當家的王道士陪他說話。寶玉惦記著香菱在夏金桂治下受委屈,就打聽治女人忌妒之症的方子。王老道忙說:“這貼妒的膏藥到沒經過,有一種湯藥或者可送,只是慢些兒,不能立刻見效的。”寶玉道:“什麼湯?怎麼吃法?”王老道說:“這叫做‘療妒湯’。用極好的秋梨一個,二錢冰糖,一錢陳皮,水三碗,梨熟為度,每日清晨吃這一個梨,吃來吃去就好了。”寶玉道:“這也不值什麼,只怕未必見效。”王老道說:“一劑不效,吃十劑;今日不效,明日再吃;今年不效,明年再吃;橫豎這三味花都是順肺開胃不傷人的,甜絲絲的,又止咳嗽又好吃,吃過一百歲,人橫豎是要死的,死了還妒什麼?那時就見效了。”

要不說看古典小說,人們往往要去天齊廟裡燒香呢?若裡面的出家人都像這王道士這般輕鬆詼諧,倒真可以除煩解憂的。讓人高興其實就是一種難得的才華,據說現代公司裡也只兩種人最得意,一是能拿來定單的人,一是讓上司開懷的人。

到什麼時候,說什麼時候的話吧。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管家媳婦們的時務

賈府裡,各房裡的丫頭們只跟定了一個主人,與主子的性情或相似,或互補,姿態各異。而那些管家媳婦們,是在一些往來雜差中支應跑腿的,對事負責,不對每個人負責,察識眉眼高低,隨時調整自己的立場,是她們的生存基本功。

劉姥姥初進榮國府時,先投奔周瑞家的,託她引見。周瑞家的笑道:“論理,人來客至回話,卻不與我相干。我們這裡各點一樣兒:我們男的只管春秋兩季的地租子,閒時只帶著小爺們出門子就完了;我只管跟太太奶奶出門的事。”我們早聽說這周瑞家的心性乖滑,專會討各房的好兒,然則只是在太太奶奶們出門時才喚來跟著,這好兒又如何見縫插針地討呢?

花襲人的母親病重,要回家看視。鳳姐吩咐周瑞家的再傳一個跟著出門的媳婦,兩個人一起跟了襲人去。襲人先穿好了衣裳來給鳳姐看:桃紅百花刻絲銀鼠襖,蔥綠盤金彩繡綿裙,外面穿著青緞灰鼠褂。鳳姐猶嫌簡素,笑道:“我倒有一件大毛的,我嫌風毛兒出得不好了,正要改去。也罷,先給你穿去罷。等年下太太給你做的時節,我再改罷,只當你還我的一樣。”以璉二奶奶的身份地位,當然不能在一件衣服上與襲人有借有還的,所以這麼說,就是想為下面的正文作鋪墊。但是有了引子,還得有人知情識趣地往下跟,這就像說相聲,沒人捧哏,自說自話有什麼趣兒呢?

於是周瑞家的等眾媳婦們笑道:“奶奶慣會說這話。成年家大手大腳的,替太太不知背地裡賠墊了多少東西,真真賠的是說不出來的,那裡又和太太算去?偏這會子又說這小氣話,取笑兒來了。”鳳姐兒光私房就攢了上萬的銀子,所以更需要這慷慨大度的口碑,何況既是當家人,自己的施政方針也要趁機向大家講講:“太太那裡想得到這些?究竟這又不是正經事,再不照管,也是大家的體面。說不得我自己吃些虧,把眾人打扮體統了,寧可我得個好名兒也罷了。一個個‘燒糊了的卷子’似的,人先笑話我,說我當家人把人弄出個花子來了。”

鳳姐兒盡了興,又命平兒給襲人換好包袱,再包上一件雪褂子來。平兒是鳳姐的知心人,她一發兒拿出兩件衣裳來,一件大紅猩猩氈的,一件大紅羽緞的。對襲人道:“你拿這件猩猩氈的。把這件順手帶出來,叫人給刑大姑娘送去。”給邢岫煙送冬衣,什麼時候去不好呢?現在拿出來,是要給二奶奶的話加一個明確的註解,使其更為真實生動。平兒一個有名姓有來歷的清俊女孩兒,本不與那些粗糙的管家媳婦們同列,但她畢竟作鳳姐的臂膀多年,凡事見頭知尾,非那些坐井觀天的丫頭們可比。鳳姐見之笑道:“我的東西,他私自就要給人。我一個還花不夠,再添上你提著,更好了!”言若有憾,實則心喜。眾人道:“這都是奶奶素日孝敬太太,疼愛下人;若奶奶素日是小氣的,只以東西為事,不顧下人的,姑娘那裡敢這樣。”於是鳳姐心滿意足:“所以知道我的心的,也就是他還知三分罷了。”

常見鳳姐在老太太跟前湊趣兒,把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