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靈公聽見魏讎(shòu,壽)餘彈劾上卿趙盾,不覺十分為難,不知如何處置是好,忙向趙盾投去求救的眼神。
趙盾功高蓋主,朝中大事全由趙盾做主,見魏讎(shòu,壽)餘以小小大夫之職竟敢彈劾上卿,不覺十分惱怒,當眾大喝道:“你小小官職竟敢誹謗老夫,以下犯上,來人啊給我拖出去重大一百軍棍!”
手下將士將魏讎(shòu,壽)餘拖出,一陣軍棍打得皮開肉綻,魏讎(shòu,壽)餘不住的破口大罵:“趙盾老兒,你把持朝政,欺壓群臣,以權謀私,不得好死!”罵著罵著昏死過去。
魏讎(shòu,壽)餘傷好以後,對趙盾懷恨在心,趁晉國不注意,悄悄溜出晉國,逃亡秦國。魏讎(shòu,壽)餘面見秦康公,向康公哭訴趙盾擅權,欺上壓下,把持朝政之事。康公好言相扶,將魏讎(shòu,壽)餘留下,並封以大夫之職。
自此後,魏讎(shòu,壽)餘留在了秦國。
自從魏讎(shòu,壽)餘留在秦國後,因魏讎(shòu,壽)餘和士會都來自晉國,性格又相近,有相同的話題,二人自然感情較好,遂為莫逆。
這日二人飲酒,飲到酣處,士會問道:“魏兄來自晉國,可知我父母怎麼樣了?我來到秦國已經三年有餘,很久沒聽到他們的訊息,很是惦念!”
魏讎(shòu,壽)餘道:“真也巧了,我來此地之前還真見過令堂令尊。令尊身體尚好,令堂卻近日來身患重病,不知現在如何!”
士會自小和母親感情深厚,聽說母親病重不覺淚流滿面,十分焦急!
魏讎(shòu,壽)餘見士會焦急,便安慰道:“會兄不要焦急,我和晉國的守城將軍趙玉是堂兄弟,此人可幫你見到令尊令堂。你我可化裝成普通百姓,讓他攜帶進城,見後即回,保管無虞!”
士會認為有理。二人遂喬裝打扮為普通商人的樣子,偷偷來到晉都城“冀”,守城的將官果然和魏讎(shòu,壽)餘很是熟悉,連忙把二人迎入城內。
二人到得城內,在趙玉的安排之下來到士會的家裡。士會推門進去,來到廳堂裡。見父親範老先生坐在廳堂以上,旁邊一人,竟是晉國上卿趙盾。心中高呼:“我上當了!”待想逃跑,門口已被晉軍堵住,已為時已晚。
趙盾上前道:“範先生別來無恙?可想死老夫了!老夫久想讓先生回來,只是沒有辦法,虧得魏大夫甘願孤身犯險,才得先生歸來,老夫真是三生有幸!先生既是晉國之人,晉國需要先生,先生還是留在晉國吧。”
士會顧慮父母,不敢強去,只好留下。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三十三回 選新君二臣生嫌隙
第三十三回 選新君二臣生嫌隙
無事從簡,秦康公在位二十六年,他在位的二十六年中有二十多年秦國保持和平。
秦康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05年康公去世。康公駕崩以後,康公之子和即位。號共公。共公即位後秦國無事。
共公二年(前607年),鄰國晉國發生了一件大事!
欲說這件事我們還得從晉國執政趙盾說起。這趙盾,即趙宣子,諡號宣孟,亦稱趙孟。其父趙衰,驪姬之亂之時,因保晉文公避亂而得封。趙盾生於狄國,自幼隨父流落異國,歷盡艱辛,飽嘗顛沛流離之苦。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備,有報國之志,定國之才。因自幼生長於狄國,這狄國位於中原北方,民風強悍,豪放灑脫,又使他養成了強悍勁直,豁達大度的性情。
晉襄公六年(前 622年),趙衰卒。由於趙氏家臣陽處父鼎力相助,趙盾取狐射姑(賈季)而代之,將中軍,執晉國政,時年30歲左右。趙盾初執國政,便在內政方面採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表現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膽識。他“制事典,正法罪”, “闢獄刑,董逋逃”, “續常職,出滯淹”,明定賞罰,選賢任能,賦職任事,罷免那些庸才和政績平平的官吏。並將所制定的“事典”授予太傅陽子和太師賈佗,在晉國頒佈執行,“以為常法”。晉國在趙盾的治理下國泰民安,政局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為此深受晉襄公的重用。
前621年,晉襄公卒。襄公去世前,把趙盾和狐射姑兩位大臣招致駕前,對兩位大臣囑咐道:“孤病久已,恐此次難逃一死,人誰無死,孤死不足惜,但惟獨不放心公子夷皋和我晉國的江山。我死以後由夷皋即位,你二人監國。你二人務必同心協力,扶持新君,勿有二心!”
說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