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之響起的是青銅編鐘清脆叮咚的清吟,在朝鮮奚琴的絲絃上,流出宏大莊嚴的宮懸之樂,六十四名身著華美的紅色禮服手持潔白羽毛的少女在這樂聲中翩然起舞,這鐘鼓禮樂和八佾之舞正是藩屬國們接待天朝正使最隆重而標準的儀式。
在鋪滿彩錦和鮮花的道路盡頭,朝鮮國王李昖以下文武百官都已經恭謹地匍匐在地,起禮拜舞,山呼萬歲。
尹恩姬以前在朝鮮王宮中當宮女時也曾經遠遠地見過李昖,雖然現在已經有心理準備,但忽然看見大王出現自己面前,還是本能地就想拜倒在地,但一把刀柄立刻擋在她身前,接著耳邊響起徐若麟平靜而冷淡的聲音,“你現在是大明使團中的一員,面對任何其他國家的君王都不必也不能下跪。”
一霎那,尹恩姬彷彿能看到周圍這些曾經是自己同胞的人們眼中流露出的那種羨慕和敬畏,是的,自己已經是大明的子民,就算只是個卑微的奴僕,在面對其他國家人們的時候,也可以抬起高傲的頭顱。
這時,大明使節韓籍率領著七十八人的使團走到朝鮮國王和群臣面前大約十丈處,韓籍似乎已經忘記不久前的刺殺,此刻臉色平靜如水,神情優雅而居高臨下,如同一位尊敬有禮的主人對待自己的僕人,朗聲說道:“朝鮮國王李昖何在?”
不遠處匍匐在地的李昖立刻直起身來,大聲回答道:“臣李昖恭迎天使!”
韓籍展開手中的絹帛,“上諭!朝鮮國王李昖接旨!”
一時間,整個仁川港口寂靜無比,李昖以下的大臣、士兵、太監和樂手都跪倒在地,那些剛才還在跳著八佾之舞的宮娥綵女們也都伏在地上,所有人連呼吸都不敢大聲發出,地上的塵埃甚至都沒有被吹起,聽著君臨四十餘國的大明天子的玉旨綸音。
在李昖恭恭敬敬地行了四拜之禮後,韓籍用最莊重的聲音宣讀聖旨:
“皇帝敕諭朝鮮國王李昖:朕奉承天命;君臨萬邦;豈獨義安中華;將使薄海內外日月照耀之地?朕之視王,雖稱外藩,然朝鮮我天朝二百年恪守職供之國。。。。”
隨著韓籍一字字鏗鏘有力地讀下去,尹恩姬卻忽然覺得雙眼模糊起來,周圍的一切都是這麼縹緲而不真實,望著那些跪伏在不遠處的半年前自己還要對之三拜五叩行禮的大王,心頭湧上一種難以言傳的感覺——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朝鮮女孩背井離鄉去中華當一名“新羅婢”的原因吧?
韓籍宣讀完聖旨後,朝鮮國王李昖以下山呼萬歲,謝恩接旨。
李昖親手焚起三爐最好的安南紫檀香後,接過韓籍手中的聖旨略略地讀了一遍,然後恭聲說道:“天使大人遠來辛苦,小王已在王京設宴,望天使大人不吝一顧。”
剛才這篇聖旨通篇都是禮尚往來的客套話,絲毫沒有提及朝鮮王世子一事,看來自己對信城君的期望並沒有得到皇帝陛下的認同,李昖有點苦惱地想到,雖然遠在朝鮮,但他對大明朝廷上發生的事情還是略知一二的,本來以為打算廢長立幼的皇帝陛下能和自己有點共同語言,想不到這次卻得不到任何支援。
想到這裡,李昖橫了不遠處的金永浩一眼,想必就是此人壞了自己的大事,不過他也沒有太過於失望,畢竟臨海君也算是仁孝能幹,只不過長期以來的群臣黨爭已經讓這位大王有點不勝其煩了,李昖心裡不由得一陣苦笑。
這時韓籍笑著拱了拱手,說道:“多謝大王。”
第六章 危機四伏
漢城,朝鮮王京,原以位於漢江之北而命名為漢陽,後李朝定都於此,改名漢城,為朝鮮全國三都八道之重心所在,雖比不上大明南北二京的威嚴壯麗,卻也算是當時的名城大都。
在眾多衛士和朝鮮國王群臣的迎送下,韓籍、徐若麟等一行使節從專門接待大明使節的“迎恩門”進入漢城,然後至“慕華館”稍作安頓,這時已經是傍晚時分。雖然仁川到漢城不過六十餘里,但前呼後擁車行遲緩,竟然足足走了四個多時辰才到,而一路上,朝鮮軍民夾道恭迎,漢城原來寬闊的街道竟然擁擠得水洩不通。
路上雖然有王宮膳房隨行最高尚官不時獻上精心製作的糕點食物,但韓籍、徐若麟等人還是頗覺勞累,特別是坐了這麼長時間的船,剛一下地,都覺得腳下有點輕飄飄的,在抵達慕華館後,各人便都回到自己房間休息。
徐若麟剛走進自己的房間,便讓葉韓立刻從隨行士兵中選出幾名武藝出眾的,以代替原本負責館驛警備工作的朝鮮衛士,並讓燕烈火速將慕華館內部的房屋結構及周邊民宅情況詳細畫成折本報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