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求將宋國故地,熙、秦河外諸州地歸夏。而金國最終允將樂州(今青海樂都)、積石州(今青海貴德境)、廓州(今青海化隆境)等三州割讓給夏國。
如果狄烈知道這一段史實,十足十肯定李乾順會付賬。夏國也好,李乾順也罷,都是會算帳的人,錢不算什麼,地盤最重要。
至於第四條,天誅軍與夏國設榷場互市貿易,主要是為了取得天誅軍緊缺的硫磺、硝石等火藥原料。這些原料在夏國境內多的是,而且也便宜。狄烈準備藉此次大勝之勢,威逼夏人,大量採購,確保天誅軍今後一兩年內不至於為火藥不足而困擾。
當然,夏人也不笨,他們或許會從此次神堆驛之戰中,看出點火藥的端倪。如果大規模採購硫磺與硝石。有可能引起對方警覺,從而採取出口限制措施。
對此狄烈也有後手,他手中的砝碼,除了一個銀州,還有一群俘虜……
天誅軍俘獲的四千餘夏軍俘虜中,絕大多數是輔兵、役夫、隨軍工匠等等,這些一旦打敗仗,就必定要倒黴的角色。但也有少部分有分量的俘虜,譬如說,三百多個因脫力而被俘的步跋子;譬如說。神勇軍與祥祐軍的五百餘騎步卒……如果以上都嫌不夠份量。那麼,二十二名質子軍重騎兵與三十七名鐵鷂子,這樣的俘虜,份量就一定十足了。
質子軍與鐵鷂子這兩支夏軍寶貝重騎兵。在神堆驛之戰中。完全就是一個悲劇。如果披掛整齊。人馬具裝,那根本跑不出千步就疲了;如果放棄披甲,那他們的防護連擒生軍輕騎都不如。結果就在這種異常尷尬的情況下。被天誅軍騎兵截住了一段尾巴,連人帶甲,生俘了近一成夏軍的寶貝重騎。
夏國可以不管那些被俘的輔兵、役夫、工匠,甚至也可以不管精銳步跋子,不管兩大軍監司的擒生軍騎步卒,但絕不能不管質子軍與鐵鷂子。因為這兩支重騎軍,全是由党項貴族子弟組成的,裡面隨便一名騎兵,其父兄伯叔就有可能是軍中耆宿,或是朝堂臣工,怎麼可能不管?就算他們沒有這樣的後臺,就衝著質子軍與鐵鷂子均為夏國皇宮宿衛,代表著一個王朝的臉面這一點,夏國就絕不能不管。
議和書上的第五條所言“可入宋境,亦可遣返”,與其說是條件,不如說是赤果果的要脅。
曹吉顯然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在俘虜營裡就看到有不少質子軍、鐵鷂子戰俘,自然能體會這話背後的意思,當下焦急道:“不知軍主需要什麼樣的條件,才可以將我軍俘人遣返呢?”
“很簡單。”狄烈淡然道,“我會將其中一部分俘虜押至太原為質,然後我軍會與貴國有一筆大交易。這筆交易可能耗時頗久,要分數十次才能完成。每成功完成一次交易,我會放回一部分俘虜,一直到交易數量令我滿意為止。當最後一次交易完成,我會放回剩下的俘虜。”
“那麼軍主想要與我朝做何交易?”
“米糧、兵甲、馬匹……當然,還有一些礦物。”
曹吉一臉“我明白了”的表情,連連點頭。米糧不用說了,軍資中第一重要之物,天誅軍自然是多多益善;兵甲,夏國以夏國劍、青黨甲名揚天下,但嚴禁出售,天誅軍自然是想借此要脅強買;馬匹,這就更不用說了,方今天下,還有比河曲馬更好的嗎?
曹吉自以為窺破了狄烈的用意,卻絕料不到,狄烈說所的米糧、兵甲、馬匹這些東東,純粹是煙霧彈。真實目的,是後面含糊其辭的“礦物”。希望不僅僅只有曹吉這樣想,李良輔、野利榮,夏國朝堂諸臣,包括李乾順也能這樣想,那就最好不過。當然,也不是說狄烈就不想要米糧、兵甲、馬匹等物,只是買的話,天樞城可拿不出這麼大筆錢,若真需要,直接搶好了,多省事。
曹吉心滿意足地走了,這一道和議書,對他而言,簡直就是絕處逢生的救命符。無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夏國,一定要讓兩軍儘快達成和議。
……
折彥文死死盯住那個喜形於色、匆匆離去的背影——沒錯!就是神勇軍的指揮使曹吉!難道那個傳說是真的?曹吉的確兵敗被俘?可是看上去此人卻是笑容滿面,那有半分當俘虜的模樣?
晉寧軍使者見折彥文神色有異,不由低聲詢問:“大公子,可有何不對?”
折彥文一字一句道:“那個人,就是夏軍左廂神勇軍司的指揮使,曹吉!”
“啊!”晉寧軍使者望著那遠去的身影,震撼莫名,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這時,一名侍衛出現在廣堂回廓的石階前,大聲通傳:“晉寧軍使、折家軍使,請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