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而是直接向徐長青詢問了很多過去修道以來遇到的種種問題、難題。
徐長青在解答問題的時候,發現這兩名老道的根基打得非常紮實,基本上道家最根本的那些經典他們都有學過,而且爛熟於心,其所修丹道功法也極為精湛,數十年功力的積累已經到了極限,即便徐長春不給兩人渡入一道靈氣,他們再過幾年也會有所突破,步入胎息之境。雖然兩人基礎很好,也有著一顆修道恆心,保持數十年如一日的修煉習慣,但他們缺少的是靈性和慧根,修煉不懂變通,只是知道照本宣科,完全按照他們從書中讀到的前人經驗,來衡量自己的境界修為,才是否應該進入下一步修煉。
之所以會如此,也是因為兩名老道絕大多數時候都只能自己看書修煉,找不到可以交流的同道,即便遇到了其他道門中人,要不就是完全世俗化的假道士,要不就是修為學識遠遠不如他們。
清淨子還算好的,他身兼兩門,而且這兩門都在世俗人間留下來一些真正的玄門道法,只可惜清淨子修煉不得法,最終成就有限,就算知道一些小法術的法門,他也無法是站出來。
至於鶴亭子所修的全真道,乃是三教合流之道,本身就已經是入世法了,門內諸法在世俗修行界也是一般,再加上其他一些不為人知的原因,真正給門下一般弟子修煉的法門大多都是一些築基之法,真正的玄門仙法只保留在內門或者隱門。在飛昇之事過後,全真道和其他絕大多數仙佛正宗一樣,門下弟子不是飛昇崑崙三界,就已經死在了和邪魔外道的廝殺中,其門內真正的仙法傳承也基本上在世俗人間斷絕了。
透過和兩名老道的論道,徐長青很輕易的就從他們口中知道了現在世俗人間,特別是華夏大地仙佛玄門的情況,也瞭解到了現今執掌華夏之黨對宗教的限制,遠遠超出了過去數千年的歷朝歷代,佛道兩宗在世俗中能夠稱得上是宗師的人死的死、殘的殘,別說仙家道統了,就算是世俗道統也是七零八落,難以儲存。(未完待續……)
第二卷下 第一千零十五章 ; ;人是物非(上)
“沒想到竟然會是如此情況?”徐長青本身是玄門下九流出身,對高高在上的仙佛兩宗都沒有什麼好感,現在聽聞其破敗情況,也難免生出一點兔死狐悲的感嘆。隨後,他又問道:“華夏道門現在還有宗師存在嗎?當代正一道的天師呢?”
清淨子回應道:“在前政府敗北,退去寶島的時候,現任的張天師也一同走了,現在天師府是政府管理,國內的天師稱號也已經廢了。”
“他倒是有些機敏,能夠感覺到局勢不對勁,而且也能捨得這天師府的基業。”徐長青聞言顯示讚許了一句,但隨後又像是變臉一般改換表情,冷笑一聲,毫不留情的譏諷道:“不過,他或許認為只要他在張天師一脈千年的傳承就依然存在,殊不知天師府才是天師傳承的根基,失去了根基,他不過是無根浮萍一般,他現在或許還能頂著個天師頭銜矇事,等他死了,就再也沒有張天師了。”說著,他又問道:“除了張天師以外,其他道家玄門的掌教真人呢?”
清淨子接著說道:“解放之後,政策改變除了少數一部分要留下來看管基業不能走以外,絕大部分不是去往香江、寶島,就是出走海外了,國內能夠稱得上宗師的還真是不多,而且這些年因為國內的掃四舊運動,絕大多數都……”說著,…無…錯…小…說…m。…quledu…他面色陰沉的嘆了口氣,似乎不願再多說什麼,簡單的收尾道:“總而言之,現在國內已經找不到什麼玄門宗師了。就算是有。恐怕也都隱居在深山之中。不問世事。”
說著話,他看了看徐長青,似乎將徐長青也看做是那種隱居起來的玄門宗師。
這時,鶴亭子似乎想到了什麼,補充了一句道:“玄門宗師倒也不是全都隱居起來了,現在在京城還有一位玄門宗師。”
經過提醒,清淨子也意識到了鶴亭子所說的是誰,連連點頭。道:“的確還有一位宗師,這名宗師道號攖寧子,並非出自道門宗派,乃是自學成才,雖然修的是內丹丹道,但卻也兼修外丹,而且其外丹丹道之精湛堪比古人,曾有高官以千金重資買其一粒混元金丹而不得。其道學可以說是博眾家之長,正一、全真兩派道法都有所涉及,更被他融會貫通。他還以此為基,開創了玄門仙學一脈。可謂是一代宗師。”
“攖寧子?”徐長青聽到這個陌生的名字微微遲疑了一下,道:“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者,攖而後成者也。看來此人乃是行返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