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就行了,每個人理解的結果可能會不一樣,這樣才有意思嘛^_^
答killingspree的問題
tokillingspree:
見到有大大說看不懂這書,以前也有大大說過,這麼說,這個不是個別問題了。難道真的是我的錯麼~~~~嗚嗚……痛苦T_T
這裡涉及到3個主要問題,分別是混亂、晦澀、詭異。
好了,首先說說最重要的問題,什麼是混亂。當然,以下是我的個人觀點。
假定剛開始的時候,自然界的所有事物都是‘混亂’的,人們為了認知事物,在自然界中尋找出一種所謂‘普遍規律’的東東。為了更好地歸納和總結,然後人們又創造了‘邏輯’這個東東。利用‘邏輯’把‘混亂’的事物關聯起來組成了‘秩序’,也就是說‘秩序’來自‘混亂’本身。目前能夠被理解的事物被認為是‘有序的’,目前無法理解的事物被認為是‘混亂的’,隨著科技的發展,實際上人們的‘邏輯’不斷在完善,‘混亂’的事物也越來越少了。數學和物理這些由我們懂事開始就知道其存在的學科,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透過‘邏輯’的完善而發展起來的。
小說為什麼會‘混亂’呢?
因為複雜!
由於複雜導致了一部分大大無法理解,所以大大們覺得它是混亂的。
真的很複雜嗎?
由於複雜對每位大大來說,其標準是不一樣的。
故事的複雜簡單地體現在以下4點。
第一,語法錯誤。由於在下我看得最多的是技術書,同時,由於英語學得不好,所以看的多半是外國譯文,大量的語法錯誤和語義錯誤被我轉化成自己的墨水。不知不覺中,我已經分不出什麼的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反正我能理解,並且我知道有很多人能理解就夠了。正如地方存在文化差異,想達到國語教材那種程度非但是不可能的,同時也不是我所追求的。一個句子裡不管怎樣倒裝或者怎樣亂序,反正我已經把該交代的事情交代完了。如果是別人這樣寫,我肯定能看懂的。如果大大仍然要說找到一大堆語病,我真的無話可說了。
第二,閱讀習慣。估計很多大大看小說是看套路的,即使大家都喜歡說自己寫的小說不是套路的。但必須明確一點,就是大大們寫的小說是怎樣來的。考慮到被生下來就會寫小說的幾個異類不在討論範圍,那麼,一般人的小說都是透過大量閱讀別人的小說,在總體觀念上明白了什麼是小說,並在不知不覺中積累文采,把別人的墨水吸收為自己所用,然後再透過主觀思考想出來的。實際上人們的思維加工,不管在哪個行業通常都是這個過程。那麼我呢?我是在套誰的路?我的想象力也是透過主觀加工而來的,加工了些什麼,或者說原材料是些什麼?劇情方面是西方影片,各國遊戲,日本漫畫和動畫之類,而文字方面,我看過的書真的不是少數了,不過可惜看過的小說不多,大多數是技術書類和自然科學。然後我寫的文字就是主觀地把兩者結合起來,這也許不符合廣大小說愛好者的閱讀習慣。
第三,思維習慣。由於本書是以主角的第一人稱角度寫的,而主角明顯也不是正常人,觀點和價值觀還是次要,其跳躍式思維可能讓很多大大無法接受。例如主角在探險的時候可能會突然想起家裡的貓還沒喂,決鬥過程中正在拼得你死我活的時候可能會擔心明天會不會下雨。這個實際上是一個靈感的問題。儘管我是我自己,我不知道其他大大怎樣想,但我認為創作性人員和某方向的設計者們都會很習慣這種思考方式,靈感突然來到的時候往往是跟你現在在做的事情無關的。而有些不習慣這樣思考問題大大可能就會跟不上。站在我寫書的立場上,我考慮到這些問題,本來是希望避免的,但是又不想因為這樣影響了主角的性格給人的感覺。啊!身不由己啊!
第四,關聯能力。習慣看技術書類的大大跟習慣看小說的大大是明顯不同的。主流小說都是可以跳著閱讀的。但技術書類通常要求的讀者認真並且反覆地閱讀。必須指出,我還沒有這麼變態,我要求的只是認真,至於反覆,我只是自己很在意這個問題而已。所以我自己經常反覆在看,其目的是為什麼避免前後矛盾。一般地,愛看小說的大大,也就是主流大大們的閱讀速度是非常快的,看這書太快是看不懂的,因為作者我個人的閱讀習慣是精細閱讀,所以我是很難照顧到那些高速閱讀的大大的感受的。故事中很多部分是前後關聯的,你跳過了就不知道後面說的是什麼了。
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