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楊廣君臣也未必就是輕信了高麗王投降的謊言,否則肯定會按照慣例,逼高句麗割地賠款、遣子入質後再撤軍,而不會剛聽到一句服軟的話,就急急帶著大軍撤了回來。顯而易見,此時的大隋朝也已經困頓不堪,楊廣急於收兵回國休養生息;更覺得難以徹底取勝,擔心重蹈前兩次東征的覆轍,被陷死在這個泥潭中拖垮。其實到了尷尬的第三次徵高句麗的時候,應該說楊廣和大隋君臣的戰爭目標發生了變化,從一開始的要徹底滅掉高句麗讓其成為大隋版圖變成了征服它讓它臣服在大隋的腳下。所以不能說是隋朝君臣被高句麗人欺騙,而是他們認為高句麗服軟那是一定的。此次楊廣能知難而退,不與高句麗繼續打兩敗俱傷的消耗戰,雖是無奈之舉,卻也是百姓之福,更是一種理性和政治智慧的體現,足以證實他並非很多人印象中的那種不知進退,一味窮兵黷武的戰爭狂人。(未完待續。。)
第七十九章 李敏之死(一)
楊廣第三次徵遼之後,大隋帝國突然就流傳了一條“李氏當為天子”的讖言,這條讖言在隋末歷史上有著很大的名聲。這不僅僅是因為隋末歷史中李密、李淵、李軌均先後以之號令天下,當然最後只有李淵的成功應驗了這句讖言;還有的就是有一場歷史冤案與這條讖言的出現有關,那場冤案就是李敏之死。
話說當這條讖言在大隋帝國上下流傳的時候,作為皇帝的楊廣有點擔心帝國的未來楊家的統治了,但是又不能殺進天下所有姓李的人,於是他就在滿朝文武中重點排查,最後李敏就被認為最有可能是讖言中取代楊氏統治的李姓,最後楊廣採取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把李敏宗族32人處以死刑來維護自己的統治,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李敏冤案。
為什麼李敏會成為楊廣最懷疑的物件呢,這是有原因的。其實當時在大隋帝國,最有權勢的李姓除了李敏一家族外,還有李淵與李密家族,當然那個時候李密已經在亡命天涯。他們三個都是關隴貴族最原始的八大柱國十二大將軍家族後人族輩。但是在當了楊廣時期李密家族已經沒落,後李密又參加了楊玄感的叛亂在那時已經亡命天涯;後來取代楊氏的李淵家族在那時也並是很露角;相對於沒落的李密與尚未有勢的李淵來說李敏家族則不同了。
李敏的爺爺是北魏大臣李賢,李賢有一個弟弟李遠是十二大將軍之一,可以說他們家從北魏開始便是權勢顯赫。到了李敏的父親這一代時。李敏的父親李崇以父賢勳封乃樂縣侯,後歸順楊堅被封為廣宗郡公任幽州總管。在幽州總管任上抵抗突厥入侵的時候戰死沙場,於是李敏繼承父親爵位。因為李崇死的時候。李敏還很小,楊堅便把他放在宮裡養著,這讓他與皇室很有關係。等到李敏成年之後,李敏娶了當時樂安公主的女兒宇文娥英,成為皇親國戚。
這隋朝的樂安公主就是楊堅的女兒楊麗華,楊麗華曾經是北周宣帝宇文贇的天元大皇后,宣帝死後又被兒子靜帝尊奉為皇太后,楊堅取代北周後就從皇太后變成了公主。楊麗華的女兒宇文娥英,到了婚嫁的年齡時。其外祖父楊堅下旨為她選婿,奉皇帝的命令到弘聖宮聚集等待相女婿的貴公子弟,每天都有數以百計的人。作為母親的楊麗華親自在帷帳之中為女兒把關,最後外貌風流倜儻姿又善騎射、對歌舞管絃無不通解的李敏被楊麗華相中,選為女婿。楊堅可能覺得虧欠女兒,於是在李敏娶宇文娥英時假借一品的羽儀,其禮就如娶皇帝的女兒。
後來在一次侍奉楊堅飲宴前,楊麗華打算為女婿向父親要官,便事先對李敏說:“我把天下都給了皇上。只有一個女婿,我當為你求柱國之職。皇上如授你當別的官,你千萬別緻謝應承。”等到進見楊堅時,楊堅親自彈琵琶。讓李敏歌舞。楊堅十分高興,對楊麗華說:“李敏現任何官?”楊麗華回答說:“他只不過是一個白丁罷了。”楊堅便很大方地對李敏說:“現在授你儀同之職。”儀同是五品,這已經是很高了。但是李敏不應承。楊堅只好再說:“不滿你的意嗎?現在授你開府。”開府是三品了,這李敏又不應承致謝。楊堅懂了。便說:“樂平公主對我有大功,我又何必對其女婿吝惜官職呢!現在授你柱國之職!”柱國是二品了。李敏這才舞蹈拜謝。
到了楊廣為皇帝是,李敏依然被楊廣重用信任。為什麼這麼說呢,在楊廣第三次出征高句麗的時候,李敏被楊廣任命為在後方督運糧草。這個位置曾是楊玄感做過的,但是楊玄感在這個位置上造反了,對於這個位置楊廣在第三次的出征過程鑑於楊玄感的教訓他只能把他交給自己絕對信任的大臣,於是李敏做上了這個責任重大的位置足見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