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的油條。又比如,三毛錢一碗大肉面,但是兩毛錢加四兩糧食就能換到這碗麵,會比全部用現金,便宜四厘錢。
這裡面是有差價的,又比如鎮上的居民,擁有換糧資格,就會每月足額去兌換,然後開設鋪面販賣,收取現金,這就可以小賺一筆,但是一但消費膨脹,那這些店面就不敢供應現金糧了,但這種情況最多隻是小範圍。
方大軍按著太陽穴,這是他唯一不太適應這個時代的地方,太過坑爹了,好些東西不光是用錢就能買到,各種政策也是相當坑爹,但日子終歸是越過越好不是。
等過幾年改革開發之後,他估計糧票就得跪,因為農村會出去很多打工人員,如果是去沿海,那就跨省了,那就需要最奢侈,也是最緊俏的“全國糧票”;這種“全國通用糧票”,簡直就是“硬通貨”和“外匯”,僅用本地粗糧票是不能換到的,需要搭配米票、麵票和油票,才能換到,而且還需要單位開證明!如果偽造假的全國糧票,會判刑五年,這可是重刑。
有了打工人員,糧票肯定就不堅挺了,不然這些工人在外面掙到錢,卻買不到大米,總不可能每頓都吃菜吧,誰能頂得住,也不可能從農村老家託運糧食過去吧。加上大量招收工人的,肯定是私人民營企業,或是國營、集體企業的臨時工,那就沒有供應糧票的資格,廠裡也沒辦法解決糧食,最後就得靠政策。
其實方大軍現在還真給猜對了,兩年後,1984年,深震(防和諧)特區,就取消了糧票制度,因為前去打工的人員太多了,不取消糧票,大家根本就買不到糧食,好比建築工人,飯都吃不上,自然就不願意去深震,但特區需要工人建設啊,逼迫之下才提出了取消糧票的要求。不過其餘各地運氣就沒這麼好了,要等到九十年代初去了。
但是等農民一分配到工地,只要農民不遠距離“跨區”外出常住,糧票取不取消都無所謂,對農民沒啥影響。
方大軍現在打算搞一次古人的經典戰略:“高鑄牆、廣積糧、緩稱王!”
其實就是抓緊時間邊生產,邊擴大修建廠區和住宿等配套設施,因為現在的勞動力廉價,同時也要到處去承包土地當倉庫,也會承包荒山、水庫等等!
同時也抓緊時間購買糧食,趁著現在各個鄉鎮都有“現金糧”,也就是糧站部門透過戶籍操作,每個鎮子都有幾千斤的無票糧,其實這部分無票糧真的不多,北斗人口過兩萬,每年的無票現金糧才幾千斤,糧食裡面還包括了大米、玉米和麥子三種。平均下來,每人還不到半斤糧食,一頓飯就給吃了。
這種現金糧,仁義各地都有,只是每個地方都有限,之所以有這一部分糧食,還是因為當地“徵購任務”完成得好,城鎮戶籍的供應糧相對比較高,自然就有餘糧,就比如今天城鎮戶籍計劃的是一萬斤糧食,但到年底卻只換購了八千斤出去,那麼就可以把剩餘的兩千斤糧食操作成現金糧,只要不超過政策計劃就成。
方大軍要掃蕩這些糧食出來,“借”給角山的村民們,因為今年角山的紅薯全部做成粉條了,到時候糧食缺口比較大,同時,等以後他的工廠缺少糧食的時候,又讓角山把糧食“還”回來。其實這中間早就財貨兩清,不過是打了一個政策差!
突然自己就輕笑起來,原來當初李玉蘭提醒他把錢省著,多買點糧食就是指的這個意思啊。也難怪他買了幾百斤糧食放家裡囤積,父母會那麼高興。竟然只是因為他之前沒太搞明白“糧票”的概念。
還有,仁義的大米和市裡的大米之所以會比北斗貴,這是因為沒有出糧票購買。他買的是現金米,自然就會比市價略高。
他這時已經回了公社,剛才這些資訊也是王宏文給解釋清楚的,當場把他給嘲笑了一番,也讓他不用操心糧票的事情,因為粉條也是糧食,在外面私人是不能隨便出售的,用粗糧票才能購買紅薯,粉條也算是粗糧,甚至可以算細糧,在外面縣、市透過賣粉條,就能換出很多糧票來。
這事王宏文還真以為他清楚,可惜方大軍是現代人士,計算資料都是直接換算成“錢”,完全沒把這些票據重視起來,如果不是他突發奇想,在水泥廠實行自制票據,還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明白過來呢。(未完待續。。)
第一百六十八章 工程造價清單
打黃鱔已經進行到了尾聲,差不多到了飛鳥盡,彈弓藏的地步了!
天氣也驟然變化,開始忽冷忽熱,但人心卻是暖的,透過生產隊、水泥廠進行交易,村民們提前分配到了糧食,粉條場每日火熱開工,大量曬乾的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