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乾二淨三飽滿,因為穀子還要脫殼,也就不存在“淨”這一點,關鍵是乾燥與否和飽滿程度。如果沒曬太乾燥,存放起來就容易變質;如果飽滿程度不夠,有空殼混在裡面,出的米粒就少。
但是曬得太乾燥後,穀子就會縮水,如果是個人家庭,穀子自然會曬得超級乾燥才會儲存進倉,但是對於生產隊來說,不可能曬得超級乾燥,但曬出來的穀子儲存起來也絕對不會出問題,至少一年內毫無壓力。
飽滿與否問題也不大,空殼在過“風車”的時候就會被吹得過濾出來。
可是乾燥和飽滿的程度並非村民、或是生產隊自己能決定的,全靠驗糧員的經驗判斷,矛盾主要是出在“差不多”這一點上,比如大家的穀子都差不多,你過了,但我怎麼都交不過。這過與不過,全在驗糧員一念之間。這就跟“好聲音”一樣,四個導師有各自的喜好,最後轉不轉身,誰也搞不清楚,轉身的不一定就好,不轉身的也不能說唱得差。
沒有硬性的檢測標準,全靠手眼來判斷,靈活性太大了,又好比生產隊給村民分糧食的時候,如果不過秤,全靠手感和眼力判斷,還談什麼公平與否,不公平自然就有人不服氣。
另外還有一點,這些徵購糧是生產隊無償上交給國家的,村民自己還餓著肚子的呢,都已經把最好的糧食扛來上交了,你tmd的還挑三揀四,說老子的穀子沒曬乾,說老子的穀子有空殼,老子又不是賣糧食,沒一分錢的回報,種得勞累,交得還上火!
驗糧員其實也不敢亂來,你這糧食要是真的質量不過關,你塞再多的好處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