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但那也是一種幸福,而且是最真切的幸福。
在高貴之下才襯托出來的幸福永遠不會比平淡的幸福更真切,更感人。我們說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是感動,而感動往往出現在平凡的世界當中。就像是一汪清水之中,我們能真切的感受它的雅緻與溫馨,而在滿是濃彩的華貴之水中,我們卻很難辨出什麼是真。
世界上有平凡的行動,卻很少有真正平凡的心。儘管平凡之中存在著很多歡喜,可是歡喜之中的我們卻總不感到滿足,我們想要的是一種高處的感覺。我們不知道那是一種怎樣的感覺,但是我們卻總認為那一定是更大的歡喜。正因為我們的心不平凡,所以我們生活在平凡的環境之中卻仍然顯得不平靜,只有心平凡了,我們才會真正的寬慰與幸福。
人們渴望走出的是世俗的平凡,卻往往把歡樂之心帶到煩惱之中。也許這是一種平衡,擁有必須與放棄同在。世間最難的的是有一顆平凡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處變不驚的理念會使我們永遠活在平和之中。
生身的平凡不是福氣也不是恥辱,而心的平靜將會是真正的幸福。 txt小說上傳分享
取捨之間當果斷
《三國演義》中曹操對當時天下諸侯的評判中,冠以袁紹多謀無斷的評價。袁紹的謀士能臣眾多,而他本人卻總是聽了這個又信那個,經常拿不出一個準確的主意來。取捨之間,他表現的非是將帥諸侯,一方霸主的果斷與自信,而是婦人一樣的優柔寡斷與斤斤計較。
這一類人其實活得很不自由,對事物的判斷與抉擇對於他們來說無異於是一種折磨與煎熬。他們身上的感性的元素太多,以至於漸漸的,內心成了盲目。理性的邏輯思考,他們也有,但是那往往也是一種混亂的邏輯,思考也是自己在自己的圈套中轉來轉去,而自己也早就忘記了方向。對於事物的取捨,他們心裡一片模糊,當然也有過清晰的存在,但是自己諸多的顧忌使這種清晰難以在那種混亂的思維中存在下去。
在理性的清晰消失的時候,人們心裡並沒有虛失的感覺,那是在無意之中而來,又是在無意中而去的東西。我們獲得了,也不曾感到;我們失去了,也不會有反常出現。優柔寡斷的人自己永遠不會在心裡真正的承認自己的這種缺陷,而總是認為那是自己的心思縝密的結果。
有時在理性的思考下的取捨也不一定就是正確的,但是起碼決斷者對取捨後的影響有了相應的推理和預見,對決斷後即將到來的影響與後果做好了心理準備和必要的彌補措施。
不同人對於事物利益的立場的不同決定了他們對取捨這個概念理解的差異性。孟子的“捨生取義”也只有君子可為;莊子的“棄世化虛”也只有無為可至。人們從自己的取捨之中尋求一種生命的充實與滿足,而只有在找到這種充實時,我們才會感到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存在過。
取捨之後最忌諱的就是反覆的去考慮與後悔的茫然。在你的決策已然形成的時候,那時你的心靈獲得的是一種追求的起點,哪怕它來得有些荒謬,也不要猶豫個沒完沒了,再生出個亂七八糟的諸多可有可無的想法。既然路自己已經選好了一條,我們就得尊重自己的這次抉擇,就得堅持得走下去,一直到頭。那種“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氣概我們還是要有的。即使自己的路選的不好,我們就去清除掉那些路障,把它梳理得順暢一些。堅持的努力下去,就會最終達到夢想的地方。不是有句老話“條條大道通羅馬”嗎,堅持與自信就是生命之中最大的充實。
想到歷史上偉人的失誤,不免心裡會產生一些惋惜,有時甚至也會有一些怨恨。越是地位高的人,他們犯下的錯誤就越是嚴重,給社會帶來的危害也越大。可是他們那也是一種充實的追求。沒有什麼人有權力去批判他們的動機的尊嚴,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只能去評論著否定那次錯誤,而不是他們的人格與信仰。
決策的產生可能導致好的效果,也可能產生壞的影響。但是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那終究是對自己生命信仰的肯定。決策永遠比優柔寡斷來得有意義,婆婆媽媽只能在混亂的意念中無休止得徘徊,那是一種虛無,永遠不會尋到生命的價值所在。
其實心裡的不自信是導致我們優柔寡斷的主要原因。我們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把事情做好,想要去做好,但是我們又總是怕失敗。終不敢去嘗試與探索,以致自己庸碌一生,一事無成。
父母賦予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生百年,多少的珍貴光陰竟然在我們自己的婆媽之中無形地流失與浪費。猶豫的不自信,就成為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