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差,甚至對自己專業都一知半解,而且中國教育有個慣例——必須用教科書,姑且不論書中政治意味如何,單就內容就語無倫次:比如,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時候,實際上微積分已經趨於成熟,可教科書即便在大學文科專業又有幾個專業學微積分?再比如我們教科書先講了聲學多普勒效應,可是多普勒是從光學發現這一規律的。所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牛頓怎麼計算萬有引力常數,愛因斯坦怎麼非要在自己的公式里加一個宇宙學常數,當年又為什麼質疑自己最終刪掉這個常數讓宇宙成為開放型,哈勃又怎麼透過觀測得到實驗上的證據證明宇宙在擴張,波爾有為什麼只能解釋氫原子外圍電子排布?所以使得中國學生認知上的毫無先後邏輯,不知醋從哪酸,鹽從哪鹹,以為微積分比經典物理學高深,其實恰恰相反。教育者們整天蘇霍姆林斯基怎麼講,馬卡連柯如何如何,杜威怎麼做,為什麼蛔蟲與蜣螂吃其他生物的消化物或糞便?就是因為它們缺少消化能力。美麗的思維殿堂不只是要我們從太陽的元素組成看到它的年齡與未來,也要想到當年夫琅和費發現的第一張太陽光譜。
其實,如同人類社會的蟻群也是要考慮眼前生存的,只是在蟻群中,忽然有一隻螞蟻能伸起觸角,翹起頭,看一看夕陽,不也是很可愛的一生嗎?
幾天的學習大家不覺枯燥,轉眼間已經臘月廿八,大家每天都是起床晨讀,吃完飯,做模擬題。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