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1 / 4)

小說:十月全本 作者:連過十一人

在洹河的沙坑裡,吳培文一直躲到天黑,才摸索著回了村子,一進家門,直奔西屋馬棚,看到一切如常,才把提著的心放了下來。

到堂屋去,發現自己進城照的十多幅相片兒,原來鑲了鏡框,都掛在牆上的,現在都不見了。以此判斷,吳培文認定鬼子還是要來的,而且會把目標直對著他。

還算吳培文會料事,覺得把大方鼎埋在西屋的牲口棚也不保險了。便在當晚,又和自家兄弟在專門存放牲口草料的東屋挖了個更深的土坑,從西屋的牲口棚裡起出大方鼎,轉移過來,埋下去後,從睡炕上抽出草簾苫在大方鼎上,填一層土,夯一層土,一直夯填到地面上,再弄了些地皮上的舊土,覆蓋得看不出不同,就又把草料雜物堆填進去。吳培文這麼做還不放心,又出資20塊現大洋,從城裡的古董商手裡買了個二尺多高,三尺方圓的三足贗品銅鼎,藏到自家的炕洞,以為疑陣,誘導日本鬼子受騙上當。

這一招果真見效,不久後的一個下午,日本鬼子與偽軍土匪再一次包圍了武官村,直撲吳培文家,扒開炕洞,取走了贗品。

日本鬼子好騙,偽軍土匪卻不好糊弄。以後的日子,他們仍死死地盯著吳培文,看他如何動作。這一切,吳培文心知肚明,為了擺脫漢奸土匪的糾纏,確保大方鼎平安無事,吳培文召集來自家兄弟,對大方鼎的保密做了周到的安排,然後告別家人,踏上了避難之道。幾年時間,他先後去了徐州、蚌埠、淮南和南京等地,每在一地,他都不敢多停,免遭他人發現,直到抗戰勝利後,他才又回到武官村的家裡。

當初參加挖鼎的人,又開始合計賣鼎了。訊息被安陽縣政府的一位陳姓參議獲知,便上報安陽縣國民政府縣長姚法圃,由他帶著縣古物儲存委員會的主任陳子明,並一班槍械上膛的警察,和部分安陽國民黨駐軍,來到吳培文家,迫使他從東屋的草料房挖出大方鼎,拉運到縣城後,安放在縣東街的蕭曹廟裡,任由地方百姓參觀。當時的《民生報》對此情景作了報道,稱每日“觀鼎者動以千計,盛況空前少有”。陳子明還召集了一幫古董界的行家,對大方鼎作了進一步考證,認定其為遠古時代的寶器。行家們據此還對陳子明說,大方鼎必有雙耳,讓他再去武官村查詢。陳子明沒敢遲疑,再次報告縣長姚法圃,派了警員,隨同陳子明去了武官村,動員吳培文說服收藏鼎耳的叔伯哥吳希增,自願獻出鼎耳,這才使分了家的鼎身和鼎耳,又合為一體。

值了!2005年9月,歷盡劫難的司母戊方鼎,在離別故土59年後,經由國家文物局批准,才又一次回到它的出土地,85歲高齡的吳培文手撫他付出了巨大代價的大方鼎,嘴唇劇烈地顫動著,他說的頭一句話,就是那兩個擲地有聲的字。確實如他所說的,值了!大大的值了!

司母戊方鼎按照合約,將在出土地借展90天,我就是在這個期間,在借展的殷墟博物館看到它的。

來到殷墟參觀的遊人,來到司母戊方鼎跟前,原來喧嚷的人會禁了聲,原來疾步而走的人會慢下腳步,站在鼎前,請來香裱,畢恭畢敬地揖手作拜……我學著大家的樣子,也給司母戊方鼎敬了香,化了紙,我知道,大家敬拜著司母戊方鼎,既是敬拜我們遠古的祖先,也是敬拜我們的現實生活,能夠永遠和諧平安,康健歡樂。

關中閒人 '2008…8…5 15:17:54' 評分(0 分)

寫小說和研究歷史是不同的兩個領域。創作需要想像,研究需要博覽資料。閉門造車,以訛傳訛的研究態度是不可取的。望謹記!

發表評論

暱 稱: 郵 箱:

評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狀態 使用者 【會員管理】 【退出登陸】

內 容:

(0/5000)

雨哲提示:Alt+S快速發表

401

編 輯:十月雜誌社

地 址:北京北三環中路6號

郵 編:100011 編輯部電話:(010)82028032

廣告部電話:(010)62049809

投 稿 郵 箱:shiyuezazhishe@sina。 刊 號:CN11—1102/I

發 行:北京報刊發行局

郵發代號:2—163

民國人物

林中水滴

報告文學

存在與言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